[实用新型]步进式低压霓虹灯无效
申请号: | 91209928.3 | 申请日: | 199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477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2-05 |
发明(设计)人: | 戴兆光;李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兆光;李志强 |
主分类号: | H01J61/30 | 分类号: | H01J61/30;H01J61/35;H01J61/04;H05B41/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毅萍 |
地址: |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步进 低压 霓虹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霓虹灯。
目前传统工艺制作的霓虹灯,灯压高达15000V,变压器功耗500W,故使用时危险,耗电量大,且无法使之微型化,供家庭等小场所使用。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不足,提出一种步进式低压霓虹灯,本装置安全、节电、交直流均可使用,且使用效果为多层次有动感变化,是目前霓虹灯制造业的一大改进。
本实用新型由特制灯管、灯源电路和使之配套的镜面组成。灯管采用硬料玻璃管,管径可小到2mm-10mm,灯管电极采用钨杆封接,因其温度膨胀系数小,较之现有的软料玻璃霓虹灯管相比较,灯管电极气密质量提高70%。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灯管为双电极形式。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灯管为单电极形式。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灯源电路。
在灯管表面喷涂四氯化锡涂料,使灯管1表面覆盖有一层电阻值的透明导电膜2,3是钨杆封接的电极。若将灯管1的导电膜2作为电极通过导线4引出,另一端为钨杆电极3,便为图2所示的单电极形式,若直接由灯管1两端引出钨杆电极3,便为图1所示的双电极形式。若采用单电极形式,灯管从电极头开始着亮,然后步进跳动至灯管尾部,若采用双电极形式,灯管则从两电极端开始着亮,然后步进跳动至中间会合。
使灯管内部真空达到10-6乇真空压力,管内涂用三基色稀土荧光粉,使用时色泽鲜明,且光衰下降慢。
如图3所示是与灯管相匹配的电路,通过脉冲振荡产生高频电压,从而降低灯管的工作电压电流,并由逻辑信号控制使输出信号为逐级斜升的锯齿波电压信号,即步进升跃信号,此电压信号与另一高频电压信号比较,经变压器升压后作灯管的工作电压。因在灯管上喷涂有导电膜,逐级升高的电子电压经电极发射与管外电阻膜产生电离,故在灯管上反映出步进式亮的变化效果。直至全支灯管亮后、熄灭,再重复上述步进过程。
电路使用12V直流电压,也可使用110V或220V,高频脉冲振荡器由R1、R2、C1、C2、D1、D2及集成电路组成,步进伺服控制电路由R5、R6、R8、BG4组成,自激锯齿波发生器由R7、R8、C3、BG3组成,BG5、C5为放电回路,步进斜升电压经BG6放大输出,与另一高频功率放大BG2信号比较,由变压器升压后驱动灯管发光。灯管的工作电压约2000V-3000V,电流50微安培,电路功耗每米灯管使用500小时,耗电1度。
本实用新型灯管管径可小到φ2mm-φ10mm,作为整体霓虹灯,利用玻璃镜与正面透明玻璃的物理析射原理,将玻璃镜置于整体灯的后部,灯管亮时,灯管的图案,反射到镜面产生立体色彩影象效果,灯管熄灭后,立体色彩影象效果也随之消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兆光;李志强,未经戴兆光;李志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099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