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家用电子对讲门铃无效
申请号: | 91210207.1 | 申请日: | 199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582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9-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润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润生 |
主分类号: | H04B5/04 | 分类号: | H04B5/04 |
代理公司: | 辽宁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张扬生 |
地址: | 1101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家用 电子 对讲 门铃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家用电子对讲门铃。
目前通常使用的家用门铃,不论是机械的还是电子的,都只能向主人传递来访客人的单向信号,主人不能及时与之取得联系,特别是在晚上就寝时,或者在卫生间、厨房等场所活动时更加不便。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87212682U公开了一种对讲门铃,虽然具有来访客人与主人通话的功能,但该项专利申请采用分立元件双向低频放大器,其缺点是电路结构复杂,振荡器需设置专用反馈电路,稳定性差,电路工作状态需要调整,并采用双电源供电。
为了克服现有对讲门铃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由集成电路音频放大器、功能控制开关及扬声器等元件组成,无需设置专用反馈电路,稳定性好的家用电子对讲门铃,它采用手持式结构,通过导线和插头可与主人的各个活动场所如寝室、厨房卫生间连接,使用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左侧为家用电子对讲门铃室外装置开盖后视图,右侧为室内装置开盖后视图;
图2为家用电子对讲门铃电路原理图。
图中标注:
1-机壳;2-电铃按钮;3-扬声器;4-电解电容器;5-双芯插头;6-电源按键开关;7-机壳;8-电源电池;9-印刷线路板;10-扬声器;11-对讲控制开关。
家用电子对讲门铃的结构如图1所示,它由室外装置和室内装置组成。室外装置安装在门外或院墙的门柱上,室内装置做成手持式,通过导线和插头安装在卧室、厨房或卫生间等场所。室外装置有机壳1、电铃按钮2,它的一端与电解电容器4的负极相连接后,引出的一根导线,通过插座A、B、C、D…与室内装置的地线相连接,电铃按钮的另一端与扬声器3的一端相连接,并将引出的一根导线,通过插座A、B、C、D…与室内装置的对讲控制开关11(K2)相连接,扬声器3的另一端与电解电容器4的正极相连接;室内装置有机壳7,下部内装电源电池8,机壳7下部安装有引线及双芯插头5,机壳7上部有电源按键开关6,扬声器10和对讲控制开关11,印刷线路板装在机壳7的上部,线路板上的各元器件的连接关系如图2所示,扬声器10(y1)的一端接地,另一端通过对讲控制开关11(K2-2)与输入变压器B1的初级线圈相连,B1的次级线圈接在集成块IC1的输入端的脚3上,电解电容C2的正极接在IC1的1脚上,负极接在IC1的8脚上,IC1的2、4脚接地,6脚与电源电池8(E)正极相连接,电源电池8的负极通过K1接在K2-1、K2-2上,K1的下端与地连接,IC1的输出端的5脚通过电解容C4与对讲控制开关11、扬声器10(y1)连接,K1与地各引出一根导线与双芯插头5相连接,扬声器(y1)及(y2)受K2-1,K2-2控制,交替完成送受话任务。
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如图2所示,主要部分由IC1低功耗功率放大集成电路,通过按键开关K2使室内的扬声器y1及室外的扬声器y2在放大器的输出端和输入端进行切换,使y1、y2交替起到送受话器的作用,完成单工双向对讲通话任务。
图2是电子对讲门铃工作原理图:当外来客人按下电铃按钮2(A1)时,电源电池8(E)的负极经K1→K2-2→(A1)接入电路,电路开始振荡,信号经C3→K2-1送到室内扬声器10(y1),发出嘟嘟嘟叫声,这时室内主人按下室内装置的电源按键开关6(K1),电源E的负极经(K1)接入电路,同时按下对讲控制开关11(K2),就可与客人讲话,声波振荡扬声器的音圈,y1产生的音频信号经K2-2送入变压器B1的初级线圈,经C1构成回路,经输入变压器B1次级升压后的音频信号送到集成电路IC1的输入端3脚,放大后的音频信号经C3→K2-1→推动室外装置的扬声器3(y2)发音,主人松开对讲控制开关11(K2)可听到客人的答话,此时室外装置的扬声器y2产生的音频信号经C4→K2-2→B1送IC1放大,放大后的音频信号经C3→K2-1,推动室内装置的扬声器y1发音。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比较其优点是:
1、采用单片集成块组成的单向音频放大器,电路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
2、振荡器不需要另设反馈电路,从而简化电路;
3、采用低功耗集成电路静态电源小;
4、电路不需要调整就可工作,且性能稳定,一致性好;
5、电源开关采用按键开关,可防止忘记关闭电源;
6、室内装置采用手持式结构通过导线和插头连接可携带到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场所,十分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润生,未经李润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102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