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卧式双排制瓶机无效
申请号: | 91210531.3 | 申请日: | 1991-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932U | 公开(公告)日: | 1991-12-04 |
发明(设计)人: | 于明德;王耀;张俊祥;孙艳红;李庆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市北方药用玻璃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C03B23/11 | 分类号: | C03B23/11 |
代理公司: | 辽宁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刘旭 |
地址: | 11002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双排制瓶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药用玻璃瓶制造设备。
目前国内引进的或仿制的管制瓶机都是园盘立式的。作业时,需操作人员连续装插长玻璃管料,经过传动机构,使玻璃管经过松卡、转动、拨位、成型等几道工序成为产品。由于它是立式的,所以连续供料不理想。其次由于一根料的料头、料尾不能成瓶,所以影响产量,也增加了能源消耗。另外,这类设备结构复杂,精度高,维修较为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同于上述已有技术的卧式双排自动制瓶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图1、2所示。它由料斗部分A、左端预热加热部分B、左端内外口径成型部分C、右端预热加热部分D、右端内外口径成形部分E、加热切断封底F及下料G七部分构成。其中左右端的加热部分及内外口径成形部分的结构是相同的,只是分别布置在管料的两端。
电动机18上的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皮带轮29、35相连,通过齿轮传动,与成型轴39相连,皮带轮29带动皮带轮28,皮带轮35带动皮带轮34、36,再通过齿轮箱27使各部分转动轴25以较慢的速度转动。电动机18通过皮带轮与皮带,减速后与主轴21相连,主轴21经斜齿轮传动,分别带动横轴15、19、22,在横轴上的凸轮分别带动联杆4、跳档轴、压轮轴2、3、9、10、17及限位轴14,作协调间歇运动。
在预热加热部分,由多组转动的托盘24组成,每组有两个托盘24设置在水平布置传动轴25上,每组的两个托盘24直径不相同,这就使得在托盘24上面滚动的管料6可以倾斜一个角度,向托盘24一侧的定位板26倾斜,使管料6在转动中定位,而在托盘24的另一侧设置有予热和加热喷灯7、8,来对转动管料6的一端进行预热和加热。在每组托盘24的空档处,相应设置有多组垂直水平面安装的跳挡5,跳挡5与跳挡轴3相连,作上下间歇运动,跳挡5的上部为一斜面,它可以使管料6逐个依次向前步进,进入下一个工位。(如图3、5)。
在内外口径成形部分,管料6进入两个水平布置成型轴39之间,成型芯子38水平布置在成型轴39的一侧并对准管料6的内口径,成型芯子38与布置在成型轴39上部的压轮23相配合,使管料的内外口径一次成型。(如图4)
当对管料6左右两端的内外口径成型之后,则进入切断封底部分,它由火燃切割器、压轮31及限位挡铁30构成,经火焰在管料6中部切断封底而成为两个成品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一次向料斗中加入四百余根的玻璃管料,这些管料通过间歇工作的跳挡逐个依次输送到预热加热部分,机器首先对管料的一端进行加热,然后对该端的口径一次成型。之后再对管料的另一端进行预热加热和一次成型,在预热加热过程中,各组托盘都是作同向均匀转动,使得在托盘上的管料也均匀转动,这是为了使管料能够均匀的被预热和加热。另外管料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以在使整个加工过程中保证定位准确,当左右口径成型之后。整个管料进入切断封底部分,由火焰把管料从中部切割开,并同时封底,成为两个成品瓶。成品瓶通过下料部分被分检出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管料运动原理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向图。
图5是图3的A-A剖面图。
减速机及皮带轮1,压轮轴2,跳档轴3、9,联杆4,跳挡5,玻璃管料6,予热灯7,加热喷灯8,跳挡轴、压轮轴10、17,气缸及阀门11、12、13,切分限位轴14,横轴及螺旋斜齿轮、凸轮15、19、22,机架16,电动机18,中间轴及皮带轮20,主轴及螺旋斜齿轮21,压轮23、31,托盘24,传动轴25,定位板26,齿轮箱27,皮带轮28、29、34、35、36,限位挡铁30,台面32,联体托盘33,凸轮37,成型芯子38成型轴39。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制瓶变立式为卧式可连续供料,对管料的平直度要求低,瓶口与瓶身的同心等好。由于是双排加工,所以生产率高。另外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市北方药用玻璃机械厂,未经沈阳市北方药用玻璃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105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