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制罐冲压组合模具无效
申请号: | 91210613.1 | 申请日: | 199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336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3-11 |
发明(设计)人: | 曹维斌;刘卫东;姚振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市东石塑料制品厂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51/26 |
代理公司: | 沈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勇 |
地址: | 110044***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压 组合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模具,特别是一种制罐冲压模具。
现在各制罐企业在制罐的上肩时,普遍采用两道工作程序:(1)在第一台冲床上打底;(2)再用手拿着打成的底在第二台冲床上打成上肩,并且还需要操作者手拿另一个罐底,挑下已成型的上肩。我们发现,在第二道工序上,操作者连续需两次将手伸入冲床中的上、下模具中间,对操作者的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事实上,有些制罐企业已发生过切断操作者手指的事故。另外,上述制罐工序繁琐,浪费人力、设备和电力,带来制罐成本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罐冲压组合模具,使用它制罐,能避免上述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上面谈到,现制罐工艺分两道,显然 有两套模具,而本实用新型的总构思是:设计一种组合模具,取代上述两套模具,使制罐的上肩一次完成。
本实用新型是在原制罐上肩的模具基础上改进的,它分三部分:
1、上模:在死环的外圈,加一圈外刀,其长度略长于死环,外刀的作用是:外圆切料,并与下模的外活环配合,完成拉伸,其拉伸的深度取决于外刀与死环的高度差,高度差越大,拉伸的深度就越深,死环和外刀均固定在模座上。
2、下模:在里活环的外圈,依次是死环,一圈外活环,一圈外刀。在里、外活环下端的圆周上各均布若干个顶柱,顶柱的下端,落在位于下模下的上托盘上。顶柱的作用是传动伸缩。由于需同时拉出两个壳,且深度不同,所以顶柱的长度不一,里活环下顶柱略长,里刀、死环和外刀均固定在模底座上。
3、底盘:它是由上、下托盘夹橡胶垫组成,它位于下模下方,通过螺丝固定在下模的模底座上,其作用是配合里外活环完成拉伸和退料。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静止时的结构示意图(纵向全剖)。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模落下(或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纵向全剖)。
参见图1,它分三部分:
(1)、上模1:在死环5的外圈,加一圈外刀6,其长度略长于死环,外刀的作用是:外圆切料,并与下模的外活环配合,完成拉伸,其拉伸的深度取决于外刀与死环的高度差,高度差越大,拉伸的深度就越深,在本实施例中,高度差为3mm。死环和外刀均固定在模座2上。3是里刀,4是活环。
(2)、下模7:在里活环9的外圈,依次是一圈死环10,一圈外活环11,一圈外刀15。在里、外活环下端的圆周上各均布三个顶柱12、13,顶柱的下端落在位于下模下的上托盘17上。顶柱是起传动伸缩作用。由于需同时拉出两个深度不一的壳,所以里活环下的顶柱应长于外活环下的顶柱10mm,这时在重力作用下,在下模的模面上,里、外活环不平,影响工作效率,为此,在外活环下的顶柱上加一弹簧14,在模具不工作时,把外活环顶起,使下模上表面形成平面,成冲压成型工件极易被推下冲床,提高工效。
里刀8、死环和外刀均固定在下模的模底座16上。
(3)、底盘:它是由上托盘17、下托盘19,中间夹橡胶垫18组成,它位于下模下方,通过螺丝固定在下模的模底座上,它是配合里、外活环完成拉伸和退料。
参见图2,工作时,上模压下,工件20在上、下模之间被挤压成型,此时底盘中的橡胶垫被压缩;当上模抬起时,橡胶恢复原样,弹簧释放能量,将外活环弹起,下模上面平,冲压成型的工件极易被推出冲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两个优点:
1、一次完成打肩工序,因而效率高,成本低。
2、由于一次完成打肩工序,因而操作者可拿着整张板材打肩,手离冲床较远,又由于下模上面平,因而冲压成型的工件极易被推下冲床,不用挑,因而非常安全,对操作者的身体不构成威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市东石塑料制品厂,未经沈阳市东石塑料制品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106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灯不启动保护功能的电子镇流器
- 下一篇:半导体制冷分离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