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消声器无效
申请号: | 91211997.7 | 申请日: | 1991-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301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孙茂文;张宏伟;宋义盛;夏青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荣成市内燃机厂 |
主分类号: | F01N1/04 | 分类号: | F01N1/04 |
代理公司: | 威海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守江,许晋功 |
地址: | 2643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声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声器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内燃机消声器。
目前国产消声器,如1E32F型汽油机消声器,其内部结构为管道型,废气流通过线路较长,气道横断面小,造成废气流通不畅,影响了内燃机的功率,同时该消声器消声效果较差。
本实用新型目的就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消音效果好、结构紧凑的消声器。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消声器壳体内部设有一个大隔板12将壳体内腔分为左、右两个腔体,左腔内的小隔板15连接壳体与大隔板12将左腔分成左消音腔13和左消音室17两部分,右腔内的大隔板12上设有消音盒5,消音盒5将右腔分为右消音室6及消音盒5与壳体之间的右消音腔1两部分,大隔板12上依次开有左通孔14、中通孔16、右通孔18,这三个通孔分别使左消音腔13与右消音室6、右消音室6与左消音室17、左消音室17与右消音腔1之间相互沟通,穿过壳体分别从左消音腔13内引出进气管9,及从右消音腔1内引出排气管4。
本实用新型在壳体内,环绕壳体设有网状吸音板3、11,吸音板3、11与壳体之间设有吸音层7。
附图说明:
图1为消声器的结构示意图,也是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标记:右消音腔1、右壳体2、右吸音板3、排气管4、消音盒5、右消音室6、吸音层7、连接法兰8、进气管9、左壳体10、左吸音板11、大隔板12、左消音腔13、左通孔14、小隔板15、中通孔16、左消音室17、右通孔18。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如图1,消声器壳体为盒式,由左壳体10和右壳体2组成,在壳体内部环绕左壳体10、右壳体2分别设有网状左吸音板11、右吸音板3,在左壳体10与左吸音板11之间,及右壳体2与右吸音板3之间填充有石棉吸音层7,大隔板12位于左壳体10、右壳体2之间将消声器壳体内腔分为左、右两个腔,小隔板15连接大隔板12及左吸音板11,将壳体的左腔分成不相通的左消音腔13及左消音室17两部分,装有连接法兰8的进气管9穿过左壳体10与左消音腔13相通,在壳体右腔内的大隔板12侧面上焊接有消音盒5,其顶部与右吸音板3不接触,消音盒5与小隔板15的位置相对应,消音盒5的内腔为右消音室6,而其与右壳体2之间的空腔为右消音腔1,排气管4穿过右壳体2与右消音腔1相通,小隔板15两侧的大隔板12上依次开有左通孔14、中通孔16、右通孔18,这三个通孔分别使左消音腔13与右消音室6、右消音室6与左消音室17、左消音室17与右消音腔1之间相互沟通,大隔板12与左壳体10、右壳体2之间的结合处采用焊接方式,以保证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消声器使用时通过连接法兰8将消声器与内燃机的排气孔相连,废气自内燃机中排出,通过进气管9进入左消音腔13,使废气流第一次得到扩散卸荷,一部分声波在腔内因谐振作用而使声波损失部分能量,同时还有部分声波被吸音层7吸收;然后废气流转向90°。通过左通孔14进入右消音室6,使气流再次得到扩散卸荷,声波在腔内损失部分能量;同样道理,废气流依次通过中通孔16、右通孔18分别进入左消音室17、右消音腔1,气流逐步扩散卸荷,声波在左消音室17、右消音腔1内因谐振而损失能量,同时部分声波继续被吸音层7吸收,最后废气流在右消音腔1内经排气管4排出消声器,被排出的废气流速及声波能量比较小,从而达到了消声的作用。另外,由于气流在消声器内流经的路线较短、气流的通气断面较大,从而减小了气流阻力,相应地增大了内燃机的传递扭矩、使油耗降低。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消声器具有多级消音、结构紧凑、消音效果好等特点,同时可使内燃机排气完全,气缸内废气减少、促进燃烧,从而内燃机功率提高、扭矩增大、油耗降低。本实用新型安装于1E32F汽油机上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见下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荣成市内燃机厂,未经荣成市内燃机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119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