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丸状药包装用的塑泡成型机构无效
申请号: | 91212726.0 | 申请日: | 1991-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088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3-18 |
发明(设计)人: | 冯国重;胡天培;谭立武;吴光三;杨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市中药一厂 |
主分类号: | B65B43/00 | 分类号: | B65B43/00;B65B55/20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子平 |
地址: | 410007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药包 成型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丸状药丸包装用的塑泡成形装置。
无毒聚氯乙烯塑片在吸泡成形后与铝泊粘合,形成丸状药的铝塑泡罩包装,药丸位于塑泡腔内。已有的塑泡成形机构见图1,由型模〔1〕、压板〔2〕和加热器〔3〕构成,型模〔1〕上有泡状型腔〔4〕、抽真空气道〔5〕和冷却水道〔12〕,压板〔2〕上有空腔〔6〕,抽真空气道与型腔〔4〕相通,另一端接抽真空管。塑泡成形过程:塑片〔7〕置于型模和压板之间,并压紧,加热器对塑片加热,然后通过抽真空气道对型腔抽真空,加热后的塑片因型腔抽真空产生的吸力形成与型腔相应的塑泡。已有技术的缺点:由于位于型腔口中心部位的塑片在成形时几何尺寸变化最大,造成变形不均匀,塑泡的周边壁厚,顶部壁薄。当塑泡的成形拉伸比(深度/直径)大于0.5时,其顶部壁厚过薄,不能满足有关标准,而且会引起湿气渗漏,造成药丸吸潮而霉变,抗压强度低,容易引起塌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塑泡成形机构,本机构可克服已有技术的缺点。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结构图,并指定为说明书摘要附图。
本实用新型对已有技术进行改进,该方案改进的技术内容有两点,一是在压板〔8〕的空腔内设置隔热条〔9〕,该隔热条与型腔顶部相对应;二是型模〔10〕上设连体式型腔〔11〕。设置隔热条的目的是使该部位的塑片比周围的温度低,使变形较大的该处在塑泡成形过程中的壁厚变化较小,而与其周围温度较高而变形较小的塑泡周边壁厚基本一致,使塑泡各处的壁厚均匀;采取连体式型腔〔11〕,可减少塑片的变形量,相当于减少图中虚线所示的变形量,以利于保证成形后的塑泡具有相应的壁厚。所述改进内容可满足塑泡壁厚均匀,符合有关标准。本方案的连体式型腔至少含有两个泡状型腔。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见图3,本方案改进的内容是压板空腔内设置隔热条〔13〕,隔热条上设弹簧柱塞〔14〕。设置弹簧柱塞的作用是,借助弹簧力,利于抽真空时的塑泡成形,设置隔热条的作用同前述方案。
实施例。实施例按图2所示结构制作,用本实施例成形的塑泡拉伸比0.73,塑片厚0.25毫米,成形后的塑泡最薄壁处为 0.06毫米,壁厚均匀,符合有关标准,用于球径为19毫米的药丸包装。
本实用新型可使塑泡成形后壁厚均匀,强度好,满足有关标准,可有效地消除渗漏湿气和顶部塌陷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市中药一厂,未经长沙市中药一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127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