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端内嵌止水圈平接水管无效
申请号: | 91212907.7 | 申请日: | 1991-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938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3-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寿安;陈波;吴建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寿安;陈波;吴建武 |
主分类号: | F16L25/00 | 分类号: | F16L25/00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周纯钊 |
地址: | 410007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端内嵌 止水 圈平接 水管 | ||
一种管端内嵌止水圈平接水管,本实用新型属上下水管道工程领域。
我国城市下水管道传统上是按无压水管设计,且习惯上不作闭水试验,实质上是允许在水管的接头处出现漏水或渗水现象。但近年来对城市建设工程的要求随着现代化而不断提高。因此我国建设部颁布的《市政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暂时标准》中规定,污水管道、雨污水合流管道,倒虹管等要求闭水的其它管道,必须作闭水试验。也即是不再允许水管的接头处发生漏水、渗水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所采用的方法,是把水管制成大小头,利用承轴插式柔性联接来解决接头处的渗漏问题,也有采用平接水管外加套环式用钢丝网抹带以防止渗漏。但上述方法都增加了管槽开挖面积,施工难度及工程成本。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缺点提出一种管端内嵌止水圈平接水管,该水管利用平接时轴向加压把止水圈压扁而自然形成一个完整的密封层产生良好的止水作用。这样不但可以减少施工难度而且可以较大地减少工程费用。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主要是利用橡胶、塑料和塑胶等材料的可塑性和阻水性,把由上述材料制成的止水圈安装于平接水管的一端(另一端不设止水圈)当两个水管平接时,利用千斤顶或其它方法向两根对接管轴向加压,在两管端相接处形成一个具有密封作用的止水圈。
本实用新型参照附图详述如下,其中:
图1为两平接水管对接示意图;
图2为两平接水管加压对接后的止水圈示意图;
图3平接水管端面凹槽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剖面;
图5为中间带有园孔的止水圈示意图;
图6为图5的截面形状;
图7为中间不带园孔的止水圈示意图;
图8为图7的截面形状。
由图1、2、3、4可见,在钢筋混凝土平接水管(1)的一端有一凹槽(2),且在凹槽(2)中嵌装一根止水圈(3)。在安装水管时,按常规方法开槽,修筑好水管的基础(图中未予表示)然后把两根平接水管安置于基础上。上述两根平接水管安装时,必须是一端装有止水圈(3)的与另一端未装止水圈的对接(如图1所示),然后加压,而把止水圈外凸部分压扁而形成如图2所示的具有密封作用的止水圈。
上述止水圈的形状如图7和图8所示。但也可以把止水圈制成中间具有园孔(4)的中孔止水圈,(如图5和图6所示)。带有园孔的止水圈适用于管径较小的水管,这样仅须较小的压力即可把止水圈压扁。
上述平接水管管端凹槽的形状可以是半园形,方形式其它任何可嵌装止水圈的几何形状。止水圈3的嵌装端必须与凹槽的截面积匹配,且必须有凸出部分以形成密封层。止水圈可以用任何具有抗压、抗拉、防腐,防老化的无毒可塑性材料制成,例如橡胶、塑料、塑胶等制成。
本设计制造简单,施工方便,可以减少施工时的土石方工程,并消除了防水层套管的附加工程,综合造价可节约5-10%。且可满足部颁止水水压试验。本设计可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管,予应混凝土管和其它诸如陶瓷管和铸铁管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寿安;陈波;吴建武,未经刘寿安;陈波;吴建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129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动车辆气门芯装卸器
- 下一篇:一种简易盒式暗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