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凸轮齿盘无效
申请号: | 91213076.8 | 申请日: | 1991-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079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3-18 |
发明(设计)人: | 张耿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耿新 |
主分类号: | B62M9/08 | 分类号: | B62M9/08 |
代理公司: | 江苏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夏平 |
地址: | 21003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凸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的传动齿盘。
现有的自行车传动齿盘均为圆形,人的双脚通过脚踏板作于脚踏杆和传动齿盘半径,蹬力经上述传导至车链并带动车轴,传动齿盘与车后轴飞轮的力比为一定值,而脚踏杆对于力的传导,随脚踏杆转角的改变而呈正弦态波动,它的合理内核仅在于借助车行惯性速度的衔接过渡。另一方面,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当脚踏杆处于转动高位置低转角时,施力腿屈曲度大,肌力受人体骨骼的生物力臂制约,输出力受人体骨骼有效力臂的影响被限定于一较低水平。腿部发力的主肌群是股四头肌,股四头肌收缩力与重力共同作用于膑骨关节上,膝关节的屈曲度直接影响股四头肌力的大小,屈曲度越大,输出同样登力时所需股四头肌力也越高,人越费力。它所合成的膑骨关节反作用力在膝弯曲到90度时能达到2.5至3倍体重。由于机械传导的正弦特性与脚踏杆高位置低转角时的低肌力关系,脚踏杆在每一转动周期中高阻抗起步,有速度出现间断阻滞,加速不衔接等瞬时减速现象,导致了重新加速、阻力大、起步慢而影响速度并且费力。脚踏杆转角接近90度时,机械力臂与传动齿盘半径构成的传动比很小,而此刻腿部生物力臂较为伸展,随着膝屈曲度减小,肌力已有很大的增值,相对于此时的低值传动比,肌力有很大的储备能量未得到充分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自行车凸轮齿盘,它能使自行车运动更为适用省力,能最大限度地建立人--机最佳体能与运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图所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如图1,凸轮齿盘1的形状为凸轮形状,它的中心与右脚踏3固定连接,当左、右脚踏2、3位于与地面垂直的直线上,且右脚踏3在最高位置时,以右脚踏杆为凸轮齿盘1的零度角,当右脚踏3顺时针转动时,凸轮齿盘1上的传动齿与右脚踏3原零度角之间的转角为θ,当θ分别为40°、100°、140°时,凸轮齿盘1的径向距离对应为r+S40、r+S100、r+S140,其中r为该凸轮齿盘1的基圆半径,S40、S100、S140分别为θ在40°、100°、140°时的增值力臂,r+S40、r+S100、r+S140应满足下列条件:r+S40∠r+S140∠r+S100。最大增值力臂S100与凸轮齿盘1基圆半径r应满足:S100=0.16r-0.5r。S100的最佳取值范围为:S100=0.22r-0.33r,该凸轮齿盘1为180度旋转对称。由于采用了凸轮齿盘1,则需在自行车飞轮7与凸轮齿盘1之间的支架4上固定装有右弦簧涨紧器5,链条6绕过它上面的两个小滑动齿轮,其中一小滑动齿轮绕另一个小滑动齿轮作摆角运动,调节链条6的松紧。
本实用新型采用凸轮形状,从动力臂因径向距离减小,在等值力的作用下比径向长距离时的角速度大,踏杆在其配合下经过同样转角θ时的时间减少,角速度相对增大,可以省力。本实用新型结构也减轻了高阻力行进的速度阻滞现象,使从动力矩与传动及生物力相适应,降低力的波动幅度,保证速度的连续性,减少“高位低阻值”时的过渡减速及“重新起步”效应,为继续加速提供了先机。在转角θ值接近100度时,人体肌力与机械主力臂达到高值,在此同步加大从动力臂,补充其过低的传动比,发挥高值主力臂作用,以充分取得加速。在转角θ值在90-180度之间,机械主力臂逐渐减小,但腿部处于充分伸展的有力状态,是生物力臂的最大阶段,在这儿,保持一中值的从动力臂,以延长有效力臂的作用时值,增加冲量积累,有较为高效轻捷的加速效果。
本实用新型运用人体的最佳体能与运动配合,最大限度地建立了人--机均匀对称的力比结构,既节省体力又使运动速度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降低体力波动,减少无效运动距离、速度阻滞及强超负荷体力的耗能状态,以其使用较少的体能持续加速的有效运动状态,取得最佳运动效率,使得自行车运动更为适用省力,骑行舒适、流畅。本实用新型适宜制造越野型自行车,在多坡地带行驶,其性能尤为优于现有运动车型,效果更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耿新,未经张耿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130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