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煤加热炉无效
申请号: | 91213298.1 | 申请日: | 199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466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9-09 |
发明(设计)人: | 卢蟠勋;张慧瑜;李志刚;成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蟠勋 |
主分类号: | F23K3/00 | 分类号: | F23K3/00;F23B1/3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史建群 |
地址: | 21400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煤 加热炉 | ||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煤加热炉,特别是关于在着火燃烧前能预热、干馏燃煤的燃煤加热炉。
目前普遍使用的中小型燃煤加热炉,有水平往复炉排送煤分段燃烧加热炉和人工送煤呈叠堆燃烧的加热炉。水平往复炉排送煤加热炉,其主要构成,是在隧道形燃烧室中辅设同时起送煤及组织燃烧双重作用的水平往复炉排,燃烧空间与送煤空间相通,原煤的燃烧过程很长,原煤中挥发物及固定炭燃烧完全充分,因而排烟黑度低,残留炭少,这是其优点。但是由于在送煤过程中即产生燃烧,长的燃烧过程不仅使得铺炉篦用煤量增加,而且导致热量释放分散,主燃区的容积热强度偏低,给加快初期升温速度及降低煤耗增加了困难。其次,炉排片容易因结渣阻力及高温烧断,造成机械故障增加,维修频繁。
人工送煤叠堆燃烧加热炉、燃烧室为坑形室状,原煤通过给煤口直接添加到正在炽热燃烧的煤层上面,使得原煤中挥发物与固定炭遇到炽热在瞬时内逸出着火燃烧。因而热量释放集中,暴发力强,初期升温快,燃烧室容积热强度高。但是,新添加的原煤是在燃烧室中迅速完成预热干燥、干馏及挥发析出。往往因得不到足够的空气助燃,使得析出的挥发份在缺氧条件下分解、裂化成微细炭黑粒子,顺气流从烟囱逸出,不仅产生大量黑烟,污染环境,而且降低了能源的利用率。其次,人工送煤添加不易均匀,以及送煤导致热量散失和冷煤预热干燥,将影响炉温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综合上述已有技术的优点,克服其不足,提供一种既具有初期升温快,添煤、燃烧均匀、炉温稳定,容积热强度高,又能使原煤在进入燃烧室着火燃烧前完成预热干燥,初步干馏等燃烧始起过程的新型燃煤加热炉。
为使燃煤具有更好的叠堆燃烧状态,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在上述燃煤加热炉中提供一种能自动清除底层煤渣的自动落渣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思在于使送煤(干馏)与燃烧在机构上分开,使原煤在受到来自燃烧室的炽热烘烤,初步干馏之后,送入燃烧室呈叠堆集中燃烧。具体说,实用新型燃煤加热炉,包括炉墙构成的带有给煤口的坑形室状燃烧室,安放在所述燃烧室中支承燃料的有孔斜炉排及落渣装置,和下方的风室与灰坑,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给煤口炉墙外有一保温、预热通道,通道中有一与给煤口相接的连续送煤机构。
下面对实用新型作较为详细说明,以进一步明了本实用新型。燃烧室中的有孔斜炉排及落渣装置,起着支承燃料组织燃烧及排除燃煤底层煤渣的功能,两者的配合保证了燃煤的叠堆集中燃烧。其构成,可以是一块有孔斜炉排和一块有孔的翻板炉排组成,或由斜炉排与百足炉排、循环链或推板等组成,其中翻板炉排、百足炉排、循环链、推板等构成落渣装置。排除逐渐燃尽下移的煤渣,有的还兼有支承燃料组织燃烧功能。给煤口外的保温、预热通道中的连续送煤机构由补煤装置如底部开口的贮煤斗和连续送煤机组成,向燃烧室连续均匀输送、添加已完成燃烧准备(预热、干馏)的原煤,干馏程度及送煤量的多少可以通过调节被送煤层厚度及送煤速度控制。由于炉(隔)墙将供风、燃烧室与干馏送煤机构隔开,原煤在输送过程中不会发生燃烧,只是受到来自燃烧室、保温、预热通道中的炽热辐射烘烤,逐渐完成干燥预热、干馏挥发析出等燃烧起始过程。得到干馏的原煤进入燃烧室,叠堆在已经炽烈燃烧的煤层上,迅速着火燃烧释放热量,并与给煤口附近的煤层干馏逸出的挥发份汇成可供加热的炽热的火焰流。连续送煤机可以是水平往复炉排送煤机、循环输送链、阶梯往复炉排等类似的连续送煤机。送煤机置于通道内,充分利用了给煤口辐射热能,保证了原煤的初步干馏,不使其析出的挥发份外泄,浪费能源,它可以包围整个送煤机构,也可以仅包围送煤机给煤面上方,其构成可以是部分炉墙外延围成,也可以单独、附加。为避免燃烧室火焰经给煤口循给煤层反烧,其外罩高度以略高于给煤厚度为好。为提高干馏效果,可适当加大给煤口面积,尤其是高度,造成一个预热空间。此外,在加热炉(可操作面)的炉墙上可留有观察、拨火窗(同时兼有备用加煤、出渣功能)。
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实现,是在如前所述的燃烧室有孔斜炉排下方设置一对棘齿落渣滚筒,并使之各自烧轴作相对转动。转动的棘齿落渣滚筒,可用于帮助破焦及轧碎排出煤渣,以提高和改善对燃烧室的供风及更有利于叠堆燃烧。棘齿落渣滚筒可以手动或机械拖动,其中一种较好的方式为与连续送煤机构共用一个动力源,如通过离合装置和/或传动组件获得动力。
图1为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一A-A向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蟠勋,未经卢蟠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132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