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消烟除尘炒菜灶无效
申请号: | 91213392.9 | 申请日: | 199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015U | 公开(公告)日: | 1991-12-04 |
发明(设计)人: | 陆锦章;项思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锦章;项思祥 |
主分类号: | F24B1/189 | 分类号: | F24B1/189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专利服务部 | 代理人: | 李骏 |
地址: | 22101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除尘 炒菜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烟除尘炒菜灶的新结构。
我国现有的炒菜灶,如饭店及集体单位的伙房用灶,至今仍然多使用烟煤为主要燃料,此种炉灶很难消除所排放的烟尘,严重的污染着环境,由于饭店炊灶多在闹市区,所以对闹市区的污染特别严重。同时,也污染了美味佳肴,也严重的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炊事人员也有换用无烟煤或焦炭作燃料的,但这些燃料,燃烧不畅,很难达到快烧快炒的要求,也有人们对炉灶进行改造,但均达不到国家颁布的烟尘排放标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炉灶结构,它能有效地解决炒菜炉灶消烟除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首先在内炉壳和炉体之间留出一个环状空腔,让风机把空气从切线方向吹入环状空腔内进行旋转加热,然后把热风通过炉壳上部的上风眼及腰部的下风口压入炉膛内,促使烟煤进行充分燃烧,尽量减少烟尘的排放量,燃烧的火焰经过主灶膛顺着火道进入副灶,剩余的烟尘,被副灶内的几道隔墙阻挡,促使这剩余的烟尘粒子沉落,这时热气流中的烟尘含量已经很少,已能达到国家颁布的排放标准。在炒菜时,炒锅有时被端起离开主灶膛,此时,由于烟囱内热气流浮升,促使副灶、火道及主灶膛形成负压区,因此,火焰及烟尘,不会通过主灶膛向外排出,而是顺着火道进入副灶区,从而不至于污染炊事房间及食物。炉体的最下部有一个活动灰斗,此灰斗可以直接把灰渣集中起来排除,使灰渣不至于飞扬,也杜绝了一个污染源。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附图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高效消烟除尘炒菜灶装置的剖面原理图。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该装置包括内炉壳(1)、炉体(2)、上风眼(3)、下风口(4)、主灶膛(5)、环状空腔(6)、火道(7)、副灶膛(8)、隔墙(9)、烟囱(10)、供风管(11)、灰斗(12)。
内炉壳(1)上部是上风眼(3)、腰部是下风口(4)内炉壳(1)和炉体(2)之间是环状空腔(6),炉体(2)和供风管(11)以切线方向相联结,可使气流从切线方向流入环状空腔(6),从而可环绕内炉壳(1)旋转加热供燃。由于火焰在内炉壳(1)内燃烧把内炉壳烧得温度很高,进入空腔(6)内的空气直接和炉壳壁旋转接触,即被加热成较高温度,此高温气流通过上风眼(3)下风口(4)进入主灶膛(5)内即会使燃煤得到更好地燃烧,产生高温。主灶膛(5)在内炉壳(1)的上部,它承托着炊具,和主灶膛(5)相联结的是火道(7)及副灶膛(8)。副灶膛(8)内有隔墙(9)结构,副灶膛(8)是利用剩余热流继续蒸煮墩水的地方。隔墙(9)可以对热流中的烟尘粒子进行阻拦碰撞促使烟尘粒子沉落,和副灶膛(8)相联的是烟囱(10),内炉壳(1)的下部是灰斗(12)、灰斗(12)作用是集灰喳防止污染。
此种炒菜灶结构简单,一二次风事先均被高温加热,烟尘燃烧彻底,上火快温度高,总体热效率较佳,节煤约30%,消烟除尘彻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锦章;项思祥,未经陆锦章;项思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133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