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旋反烧煅造加热炉无效
申请号: | 91213523.9 | 申请日: | 199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370U | 公开(公告)日: | 1991-10-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正勇;张光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都县节能环保设备总装厂 |
主分类号: | F23K3/00 | 分类号: | F23K3/00;C21D9/00 |
代理公司: | 江苏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徐冬涛 |
地址: | 22524***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反烧煅造 加热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企业煅造生产厂对各种煅件进行淬火、回火、退火等热处理的加热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螺旋反烧煅造加热炉。
目前市场使用的加热炉,都是直接向燃烧室内炉排上加煤正烧产热而使加热室内锻件获热的,炉体一般附设消烟除尘器。由于向火上直接加煤,致使煤燃烧不充分,降低了煤的燃烧效率,耗能高,烟气量大,热效率比较低。周期性地加煤又导致炉火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影响工件加热效果及生产率。炉体附设的消烟除尘器不但相对复杂了炉体结构,增加了成本,且效果并不十分完美,时间稍长,环保方面仍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工业炉窑烟尘排放标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采用螺旋输送装置改变加煤方式,变正加煤为下加煤,从而改变燃烧结构。且组体结构上不安装炉排,也不附设消烟除尘器,在消烟除尘、节约能源,以及热处理效果等方面优于现状的热处理设备炉。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首先在砌体部份的燃烧室5底部设计螺旋送煤机械系统,该系统由底座15、滚轮16、减速机1、加煤斗2、输煤管14、上煤口13、煤缸4、鼓风机3组成,然后将螺旋送煤机械系统与砌体燃烧室底部设计配套组合。具体方法是把上煤口13处的煤缸4上口边砌于燃烧室5的底部并与其在同一平面;即四只滚轮16支撑底座15,底座15上设置减速机1,减速机1与输煤管14内设有的螺旋叶杆相连接,加煤斗2和上煤口13均设在输煤管14上,上煤口13上处设置煤缸4,煤缸4其侧面直连鼓风机3,煤缸4上边缘与燃烧室5底部在同一平面上,在砌体燃烧室5侧面设砌翻火墙6,其上空隙形成射火口12,射火口6与加热室8、预热室9相互贯通,又在加热室8和预热室9底设置下烟道7且相互连通,下烟道7经过地下管道与烟囱10相通,这样通过一系列结构关系达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结构独特、合理、制造简单、安装方便;发火快,火力旺,加热均匀并可根据加热工艺需要调节温度;利用螺旋送煤装置采用反烧方式,使煤燃烧充分,节能效果显著;机械送煤,操作简单,劳动强度轻,生产环境得到了改善;砌体都是由普通砖、耐火砖和保温材料构成,且不需另设消烟除尘器、预热器,故相对而言降低了造价,用户容易接受;具有优异的消烟除尘功能。经环保部门监测,本实用新型排放的烟尘浓度和林格曼黑度均优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采用钢球制造的滚球16支撑着用槽钢制做的底座15可以滚动运行,便于组合安装。
加煤斗2与输煤管14均是用厚度为3~4毫米的铁板制成,其形状分别呈方台体和圆柱体。输煤管14内设有钢轴加工的螺旋叶杆,减速机1带动螺旋叶杆均速转动起均匀送煤、加煤的作用。
煤经上煤口13进入的煤缸4是由经翻砂浇铸而成,其形状呈长方休或圆柱体。煤缸4结构为内空夹层,接触存煤的内层布有若干个向上风眼,鼓风机3所供之风经空夹层内纷纷由风眼射向煤层助燃,且煤缸4又兼有炉胆之用。
煤缸4上边缘与砌体燃烧室5底部是砌筑安装组合的,两者在同一平面上。
加热室8与预热室9和下烟道7是在砌体炉壁内侧相互连通的,下烟道7为普通砖砌筑的一空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都县节能环保设备总装厂,未经江都县节能环保设备总装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135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