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立式弹性元件的单纵臂独立悬架无效
申请号: | 91213606.5 | 申请日: | 199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111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1-15 |
发明(设计)人: | 许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瑛 |
主分类号: | B60G11/14 | 分类号: | B60G1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弹性元件 单纵臂 独立 悬架 | ||
本发明属于车辆的一种独立悬架的结构,具体地说,它是用纵置单控制臂作为导向元件的独立悬架装置。
现有的单纵臂独立悬架是将其弹性元件(例如螺旋弹簧,橡胶弹簧,塑料弹簧等)与减震器一起沿水平方向布置于车辆上,这种结构用在一些小型车辆将使其地板抬高从而不利于进行合理的整车布置;此外,车轮所受的载荷要通过整个纵置单控制臂再传递到弹性元件和车架,使控制臂承受很大的弯曲负荷,因而易产生变形并会在某些部位产生很大的局部应力。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改变单纵臂独立悬架中弹性元件的结构和布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使之在一些车辆中得到更为合理的应用。
本设计的主要措施是:在单纵臂独立悬架靠近车轮轴的部位设置一个作为直立式弹性元件下方支承的下支架;在下支架的上方,从车架上设置另一个作为直立式弹性元件上支承的上支架,直立式弹性元件即置于上述的上,下支架之间。当车辆行驶过不平路面其车轮相对于车架作上,下运动时,上述弹性元件的压缩量亦随之变化,从而起悬架装置的缓冲,减震作用,直立式弹性元件的上,下支架均可作成吊耳(铰销)式的结构,以更好地适应当车轮相对车架作上,下运动时因纵置单控制臂引起的上,下两支架的前后相对运动,在上述的上,下支架之间设置有上述弹性元件的导向机构,它装在直立式弹性元件的内面或外面用以防止上述弹性元件从支架上脱出,上述导向机构通常为两个可以沿其纵向伸缩的滑动配合机构,为了使结构紧凑可将筒式减震器与上述弹性元件复合起来,即把筒式减震器装置于直立式弹性元件之内并用其两端的吊耳作上述弹性元件的上,下支承,减震器的活塞杆和缸筒兼作直立式弹性元件的导向机构。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设计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个实施例。
附图1为直立式弹性元件单纵臂独立悬架在车辆上装置的前(后)向视图。
附图2为上述单纵臂独立悬架在车辆上装置的侧视图,取自附图一的A-A剖视。
附图1.2.标注序号表示如下:
1 车架 9 下支架
2 控制臂支座 10 铰销
3 控制臂 11 横梁或支架
4 控制臂轴 12 铰轴
5 轮轴 13 上支架
6 车轮 14 缸筒
7 下托架 15 活塞杆
8 弹性元件
附图1,2示出,在车架[1]上设有单纵臂独立悬架的控制臂支座[2],纵置单控制臂[3]通过控制臂轴[4]支承于控制臂支座[2]上,并可绕其中心作回转运动或摇摆运动,控制臂[3]的另一端设有轮轴[5],车轮[6]通过轴承支承于轮轴[5]上。在控制臂[3]靠近轮轴[5]的部位设有下托架[7],直立式弹性元件[8]的下支架[9]通过铰销[10]与下托架[7]相铰结,车架[1]上设有横梁或支架[11]在其侧有铰轴与弹性元件[8]的上支架[13]相铰结,上述直立式弹性元件[8]可作成螺旋弹簧,碟型弹簧,橡胶弹簧,塑料弹簧。在弹性元件[8]的上,下支架[13],[9]之间可设置筒式减震器的缸筒[14]和活塞杆[15],两者可沿其轴向滑动并产生一定的阻尼力,即同时作直立式弹性元件的导向机构。上述导向机构也可作成作成园柱形构件包于弹性元件[8]的外面或套于其内。上述具有单纵臂独立悬架的车辆行驶时,随着轮胎上作用负荷的变化或受路面不平的作用,车轮[6]将不断的绕控制臂轴[4]的中心O作上,下摆动,同时弹性元件[8]的压缩长度也随之变化从而起悬架装置的缓冲减震作用。当控制臂[3]上,下摆动时,下托架[7]也随之一道绕O点摆动,因此,其中心O1点将相对弹性元件[8]的上支架[13]的中心O2点有沿车辆纵向的相对运动,当弹性元件[8]的上支架[13]和下支架[9]采用吊耳或铰销式结构时,可使之在纵向平面内自由摆动,从而可避免弹性元件[8]工作时产生纵弯曲现像。
上述单纵臂独立悬架,由于弹性元件[8]的支承点与轮轴[5]很靠近,工作时可减小控制臂[3]所受的弯曲力矩及其永久变形;车辆上采用上述单纵臂独立悬架后,还可使车架形状大为简化,其纵梁,横梁均可作成直线形状,使其压制模具和产品均易于制造,上支承横梁[11]还可兼作发动机或(和)车身的支架,通过一物多用来进一步简化车辆的结构。
上述具有直立式弹性元件单纵臂独立悬架已经在发明人设计的超微型车上得到了应用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瑛,未经许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136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