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流体体积量电子自动计量传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1214019.4 | 申请日: | 1991-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058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9-18 |
发明(设计)人: | 谢根华;白兰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电子计算机应用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F15/06 | 分类号: | G01F15/06 |
代理公司: | 西南民族学院专利事务室 | 代理人: | 张澎 |
地址: | 61001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体积 电子 自动 计量 传感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流体流量的现场及远程自动电子计量的传感装置,尤其是对可燃性气体及液体,如煤气、天然气、自来水分户使用量进行远程集中遥测显示用的流体体积量传感装置。
目前市场上出售使用的燃气及自来水计量仪表是采用机械指针式或机械数字式 流量表(气表、水表),这种表由叶轮和计量齿轮系组成,流体的流量通过表上的指针或计数字轮指示出来,再由人工读得。随着城市公用事业的发展,这种费时费事的人工读数表方式已越来越多地给供气、供水单位和用户带来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可供对流体积积量(特别是自来水、燃气用量)进行远程自动连续遥测设备用的传感装置,它能方便地将各分支用户的气、水用量自动、安全地传输给远程遥测设备。
为解决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解决方案是:用普通机械式流体流量计(气表、水表),在表的一字轮转盘上敷设一小块金属隔离膜,把一个由传感头和产生连续振荡的振荡器组成的转数传感器设置在该转轮附近。传感头由两个互相感应的线圈组成,通过匚形支架将二线圈分置于轮盘的两侧,并与盘面保持一较小的间隙,两线圈的共轴线垂直于轮盘表面,当流体通过分支用户的计量表时,表中的叶轮带动数字字轮转动,敷设在字轮盘面上的金属隔离膜也随之同步转动,字轮转动一圈,隔离膜从传感头的间隙中经过一次,在隔离膜通过间隙时,金属膜的隔离作用,使线圈的磁通量减少,从而使振荡器感应出相应的电量脉冲,该脉冲通过导线传输给遥测计量设备,在远地计量出分支用户的气、水用量,从而达到远程自动连续计量的目的。
上述解决方案仅在现行的普通机械气、水表中设置,既不影响其原有功能和精度,又不改动原有结构的计数传感器,就可十分方便、准确地实现计量信号的远程传输。结构简单,成本增加很少。
下面结合附图和 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气体流量远程计量传感装置的外部正视图
图2 字轮转盘
图3 是本实用新型的传感头结构图
图4 是本实用新型的振荡器电路原理图
如图1所示,流体流经计量表,在表中的一字轮(为提高准确性,一般可考虑为具有最小流量计量单位的字轮一基数轮或原动轮)的一盘面上敷设一小金属膜(2),为不影响原机械数子式表的读数精确,该金属膜应尽量薄,可采用坡莫合金或铁锡合金薄膜,如图2所示,字轮(1)旋转时带动金属膜(2)同步转动。带有传感头和振荡器(3)的传感器设置在字轮(1)附近,传感头由两个互感线圈(4,4′)组成,通过支架(5)分置于轮盘(1)的两侧,并与盘面保持一较小的间隙(6)。振荡器(3)的工作原理图如图4所示,实际上是一共射振荡电路,振荡范围500KHZ~2000KHZ。当轮盘上的金属膜转至传感头互感线圈(4,4′)之间时,由于金属膜的隔离作用使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少,大大削弱了振荡条件,使A、B端的输出电流增加,当转轮转至在二线圈(4,4′)间其它没有金属膜的位置时,振荡电路按其固有的频率维持振荡,A、B端输出稳定的小电流值,这样,转盘(1)每转一圈,就输出一个相应的低电流脉冲,由A、B端将该脉冲输送至远程自动计量设备,在设备中将各分支用户传来的电流脉冲信息转换成相应的流体流量。振荡器(3)可放置在支架(5)上,也可设置在表中其它位置上。
实施例:在普通家用型机械数字式气表的初级转轮(每转1/125m3)上,用一块扇形铁锡合金箔作为隔离膜。互感线圈(4,4′)采用锰锌铁氧体磁芯用漆包线分别绕20和40圈,R112KΩ,R251Ω;晶体管3DG6,振荡频率1000KHZ,电源范围3.5~6V,二线制传输,线圈隔离时,IAB为3mA,无隔离时IAB为2mA左右,线长100米有良好的感应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电子计算机应用研究中心,未经四川省电子计算机应用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140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