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体外转流胆汁的单向引流泵无效
申请号: | 91214059.3 | 申请日: | 1991-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666U | 公开(公告)日: | 1991-10-02 |
发明(设计)人: | 刘支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支刚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小红 |
地址: | 6307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外 胆汁 单向 引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腹部外科中应用的体外转流胆汁的单向引流泵。
随着对胆汁成分研究的进展,已证实胆汁中不仅只含有大量的电解质,而且含有丰富的免疫蛋白和胆汁酸,而这些物质的存在对人体生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在腹部外科术中因各种原因对胆汁的引流或转流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内引流”,即胆管、胆囊与十二指肠、空肠之间的襻氏或Roux-en-y吻合,这种方法改变了胆、肠间的正常结构,无论从胆汁流变学或胆道生理学方面解释,都必然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在胆道急性炎症或结石而扩约肌功能良好的情况下,“内引流”更加扩大了手术范围,增添了病员的创伤和痛苦,胆道与十二指肠、空肠间血浆管搭桥、或者胆、肠的“三通管”“内引流”虽然有其不扰乱生理及引流、贯注两用等一些优点,但是却免不了会被逐渐增长的肿瘤或者异物阻塞,甚至会因肠液返流入胆道内而诱发胆管炎或者急性胰腺炎。另外,引流管在腹腔内遇阻塞或者脱落等意外情况,还得再次手术,重新调整其位置。另一种方法为“外引流”,即取癌肿或病灶的近端胆管安放T型管(或Y、U型管),以解除胆道内高压,减少感染胆汁向肝内的逆流,治疗脓毒血症或败血症,为了回收胆汁,引流管须与引流瓶连接,将胆汁用注射器一管一管地经胃管或肠造瘘管注入,或将胆汁煮沸后口服,前者既费时费事,又增加了细菌进入胆道的感染机会,后者一般难以被病人接受,况且引流瓶一吊时间就很长或终身不拨,给病人增添了生活上的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的体外胆汁转流单向引流泵,将引流出的胆汁由体外转流入肠道内,生理性地回收胆汁,确保胆汁不丢失,从而减少全身并发症,增进治疗疾病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指的微型体外胆汁转流的单向引流泵包括泵体、泵壳、进液管和出液管及引流腔,其特征在于在进液管底端的泵体上有进液阀,在出液管底端的泵体上有出液阀,阀门由阀门片(6)、限位卡(9),将阀门片及限位卡连接在其两端的阀门内轴(8),阀座及阀座上的导孔(5)组成,阀门为顺流开启单向导通,泵壳为可挤压产生推力和可使引流腔内产生负压的弹性壳。使用时进液管通过医用胶管与胆道造瘘管连接,出液管通过医用胶管与肠通造瘘管连接,胆汁在胆道内压或引流泵负压的作用下由进液阀进入引流腔,阀门的开启限度通过限位卡限制,胆汁可在自身的液压力作用下通过出液阀流入肠道,也可通过挤压弹性泵壳加速其流动。
附图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典型的实施例。
附图1为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附图2为实施例一的侧视图;
附图3为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如图1、2所示,进液管和出液管粘接在泵体上,弹性泵壳(3a)通过螺纹卡(4)固定在泵体上从而构成引流腔(2),当挤压泵壳(3a)时,进液阀(10)受力压紧关闭,出液管(11)开启,使引流腔内的胆汁能快速从出液阀的导孔(5)快速挤出;在弹性泵壳恢复原形的同时,产生的负压使出液阀紧闭而进液阀开启,胆汁流进引流腔。
如图3所示,弹性泵壳(3b)直接粘接在泵体上,挤压泵壳时会使进液阀(10)关闭,出液阀(11)开启,并加速引流腔内胆汁的流动。
上述两个实施方案在临床应用中根据手术切口的位置选择使用。
本实用新型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它将胆汁由体外转流入肠道内,既避免了长时间吊引流瓶带来的生活,护理上不方便,又能畅通胆道,通过引流和生理性地回收胆汁,从根本上解决了胆道堵塞或胆汁丢失造成的并发症;引流管绕道腹壁外,也可避免或处理各种异物阻塞管道,或者作为输注药物或营养流汁的通道,必要时还可用作胆道纤镜或胆道造影检查,以随时了解胆道病程进展。此外,本实用新型也可用于门静脉高压时的腹水向静脉的转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支刚,未经刘支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140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药物″渗透泵″的生产装置
- 下一篇:双延时集成电路时间继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