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式塑料自行车无效
申请号: | 91215555.8 | 申请日: | 199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496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1-29 |
发明(设计)人: | 蒋克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克亮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B62K1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匡宗德 |
地址: | 200030 上海市华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式 塑料 自行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折叠的塑料自行车,它属于可伸缩或可折叠的自行车技术领域。
在CN87215464中公开了的结构特征一般适用于钢制自行车,不适用于塑料自行车的折叠结构特征,塑料自行车在重量方面、外观方面优于钢制自行车,尤其在泥泞陡峭的路段,更加体现了塑料自行车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折叠的塑料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通过下列措施来完成的:一种折叠式塑料自行车,主要由车头部份、车架部份、车轮部份、传动部份、车座部份组成,整个自行车可折叠处有四个部位,即车头部份的上部车把、下部前车叉可折叠,车架部份的车身和后车叉交接处可折叠,车座部份的鞍座通过立管可以伸缩到车身接管内。车把的折叠主要是两个车把绞接在联杆上,在它们的外面套上外套管,使两个车把、联杆与外套管连成一体,连接方案是通过外套管上部内壁的凹槽与两个车把上的凸缘相匹配。前车叉的折叠主要是在直管与前车叉之间连有弹簧,只需插在直管内的前车叉拉出即可。车架部份的折叠是在车身与后车叉的交接处,它们的交接处,车身呈凹面,后车叉呈凸面,再通过上、下、左、右四个锁扣把它们紧固连接,折叠时,只需打开锁扣,车身与后车叉就分离,仅依靠一块矩形橡皮片相连。车座部份的鞍座是通过与它相连的立管可伸缩到车身接管内,立管在车身接管内的伸缩主要通过装在主管下端的卡扣来完成,原先卡扣上的凸肩是卡在车身接管的缺口上,使立管不能在车身接管内上下移动,如要伸缩,只需压紧卡扣上的弹簧片,使弹簧片变直,卡扣上的凸肩就离开车身接管的缺口,立管就可在车身接管内畅通无阻地上下滑动。
附图1为自行车主视图;
附图2为自行车左视图;
附图3为车头部份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3的K视图;
附图5为附图4的A-A剖面图;
附图6为两个把手1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附图6的B-B、C-C剖视图;
附图8为联杆3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9为附图8的D-D剖面图;
附图10为车身14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1为附图10的E-E剖面图;
附图12为后车叉15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3为附图12的F-F剖面图;
附图14为附图12的G-G剖面图;
附图15为附图12的L视图;
附图16为锁扣的矩形环17、扣板18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7为立管20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8为附图17的H-H剖面图;
附图19为卡扣21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0为车身接管23的横断面图;
附图21为附图3的M视图;
附图22为附图3的I-I剖面图;
附图23为车身14、后车叉15的组装图;
附图24为附图23的J-J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克亮,未经蒋克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155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