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重物移运器无效
申请号: | 91215558.2 | 申请日: | 199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197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5-13 |
发明(设计)人: | 薛备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电部杭州机械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5G7/02 | 分类号: | B65G7/02;B62D55/065 |
代理公司: | 浙江大学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连寿金 |
地址: | 310008***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物 移运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重载荷的装置。
重物的移运通常采用棍棒或平板车作为移运机具。采用棍棒移运效率很低,安全性差,往往还受到场地限制;最常用的重物移运机具是平板车,但普通的平板车载重量有限,对于重量超过数百吨的重物则难以信任,同时在短距离移运重物采用平板车也很不经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重轻、高度低、承载能力大、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重物移运器,适合于不同级别重物的短距离移运。
图1为本设计的重物移运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重物移运器的固定架结构图。
图3为转盖剖面图。
图4为底座剖面图。
图5为插销结构图。
图6为滚柱链环绕平板形滚道板回转运动状态图。
图7为滚柱链环绕滑撬形滚道板回转运动状态图。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详细描述本设计的具体内容。
本设计的重物移运器包括移运机构,回转机构和锁定装置。如图1、图2所示,移运机构由滚道板1、支架2、盖板3以及滚柱链4组成,其中滚道板1、支架2、盖板3固定连接为一体,盖板3上开有若干个用于布置螺栓10的通孔,滚柱链4环绕滚道板1布置。所述的滚道板1,其两侧设有凸缘,滚道板1为平板形或两端上翘成滑撬状的滑撬形,滚柱链4由滚柱、轴、链板组成,滚道板1和滚柱采用合金钢制成并经过必要的热处理,滚柱选用偶数。
回转机构由转盖5、轴承6、底座7、转轴8、垫圈9以及螺栓10组成,转盖5下部设有一个轴向螺孔和一个环形槽51,其外缘处设有若干个径向槽52,示于图3。底座7上开有一个轴向通孔和一个环形槽71,其某周径上开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通孔72,下部凸缘处开有若干个用于布置螺栓10的通孔,示于图4。轴承6布置在底座7和转盖8的环形槽71、51内,转轴8为台肩状,上部设有外螺纹,配上垫圈9与转盖5作螺纹连接,底座7与盖板3之间采用螺栓10连接。
在实际装配时,可将转盖5的朝向翻转,再依次装上垫圈9、转轴8、轴承6、底座7等零件较方便。
锁定装置是采用带柄的插销11通过转盖5上的径向槽52插入底座7上合适的通孔72内,将转盖5锁定,插销11上部呈方形,其下部是尺寸略小的圆柱体,示于图5。插销11采用一个或者两个。
锁定装置的另一种结构是将插销11沿着径向直接插入转盖5的径向槽52中,该插销11布置在插销座内,插销座固定在底座7上。
要求重物作直线移运时,可直接采用移运机构移运;作折线移运时,应用带插销的移运器;作曲线移运时,应用不带插销的移运器。
图6为滚柱链绕平板形滚道板回转运动状态图,图中L为滚道板节距,为简化制作工艺,采用偶数滚柱的滚柱链,此时滚柱链绕滚道板回转运动轨迹是浮动的,根据滚道板、滚柱强度要求,通过优化设计确定滚道板厚度和滚柱直径,由计算机程序选出合理的浮动轨迹。为避免滚柱链脱轨或被卡住,必须满足:
L<Li<L+2δ- 1/2 ∑φmax
式中L为滚道板节距。
Li为滚柱链绕滚道板连续滚动时的浮动节距,由计算机计算所得。
δ为滚道板两侧凸缘高度。
∑△φmax为滚柱链所有间隙配合的间隙之和的最大值。
附表1列出滚柱链绕平板形滚道板回转运动时,不同规格重物移运器的有关节距、浮动量、单台承载能力以及单台自身质量的数据。其中ZY后的数字表示承载吨位。
图7为滚柱链环绕滑撬形滚道板回转运动状态图,这种形式的重物移运器能顺利克服地面不平整时存在的少量凹坑和凸起造成的障碍。其滚道板节距用2L1+L2表示。
附表2列出滚柱链绕滑撬形滚道板回转运动时,不同规格的重物移运器的有关数据。
同现有技术比较,本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自重轻、高度低、体积小、承载能力大,如承载能力为500KN的重物移运器,自重为108kg,长宽高为535×280×161mm。
2、结构合理,制造方便,造价低廉。
3、操作简便,要求重物作直线移运,或折线移运,或曲线移运均可适用。尤其是用于移运超重物体时,采用多台组合的方式移运,更能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电部杭州机械设计研究所,未经水电部杭州机械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155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