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蓄电池两阶段恒流全自动充电机无效
申请号: | 91216337.2 | 申请日: | 199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146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1-22 |
发明(设计)人: | 奚文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奚文生 |
主分类号: | H02J7/10 | 分类号: | H02J7/10 |
代理公司: | 农牧渔业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祥明 |
地址: | 2741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阶段 全自动 充电机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充电机。
现在使用的各种非自动型充电机,其主要缺点是充电电流受电源电压及蓄电池电压的影响,并需人工监控,稍有不慎即造成蓄电池充不上电或充电电流过大、或造成蓄电池欠充电和过充电,极大影响工作效率和蓄电池的使用寿命。特别是无变压器可控硅充电机,不但操作不安全,在低压输出时还产生大量的谐波干扰,污染电网,并且功率因数、效率均很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消除现有充电机的不足及缺陷,提供一种可按程序实现两阶段恒流充电,充满自停的全自动充电机。
本实用新型结构独特,主要由专用充电变压器,双向可控硅限流电路,电流负反馈移相触发电路、电流、电压检测电路及硅整流电桥组成。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盖板示意图。
本充电机的外壳采用薄钢板制成,两侧留有通风孔或采用百叶窗式结构,其体积视充电机功率而定。
1、电源开关,2、第一阶段恒流充电调节电位器,3、第二阶段恒流充电调节电位器,4、第二阶段恒流充电转折电压调节电位器,5、充满停止调节电位器,6、商标或牌号,7、电流表,8、电压表,9、第二阶段恒流充电指示,10、充满停止指示,11、电源线,12、输出接线柱(+),13、输出接线柱(-)。
图3为蓄电池两阶段恒流全自动充电机原理图。
图4为代替负阻发光二极管的电路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充电变压器B,次级输出电压(有效值)为蓄电池电压的1.3倍,初级线圈分成两组绕在次级两边,其中一组可兼做干扰线圈,两组线圈通过双向可控SCR硅正向串联,结合电容C4,组成性能优良的抗干扰电路。场效应管V、三极管BG1、二极管D1-D8、电阻R1-R4、电容C1-C3、电流互感器LH、电位器W1组成电流负反馈移相触发电路,其中移相触发电路的可变电阻由二极管D1-D4、三极管BG1、场效应管V及电阻R1组成。电流互感器LH、二极管D5-D6、电容C1、电阻R2R3、电位器W1组成第一阶段恒流充电电路,当充电机工作时,互感器LH输出一电流控制场效应管的电阻,从而控制双向可控硅SCR的导通角,实现第一阶段恒流充电。D9-D12为充电整流二极管。
三极管BG2BG2、稳压管D12、二极管D15D16、电阻R5R6、电位器W2W3及光电藕合器GD1(图5为光电藕合器新画法)组成第二阶段恒流充电电路。当充电至一定电压,光电藕合器GD1导通,三极管BG2亦导通,加到三极管BG1基极的电流增大,场效应管V偏压减小,导致电阻增大,双向可控硅SCR导通角变小,从而达到第二阶段恒流充电的目的。
二极管BG4、负阻发光二极管D14、光电藕合器组成充满自停电路。当蓄电池充满时,负阻发光二极管D14导通,光电藕合器GD2亦导通,场效应管V失去偏压截止,双向可控硅SCR失去触发电压亦截止,充电结束。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负阻发光二极管是一新器件,它的击穿电压一般在5V,导通压降在1.6V左右。如不好找,可用图4所示电路代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奚文生,未经奚文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163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回位耐用瞬跳控温器
- 下一篇:磁力制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