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加压输液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1217261.4 | 申请日: | 199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222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4-01 |
发明(设计)人: | 文学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文学毅 |
主分类号: | A61M5/142 | 分类号: | A61M5/142 |
代理公司: |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玮 |
地址: | 546300 ***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加压 输液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临床输液加快液体流动速度的自动加压输液装置。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工作中最常用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液体进入人体的速度(即液体在一定时间内进入人体的数量),按现有的方法,是靠调节输液瓶的高度来改变输液瓶内液体的重力压实现的。由于输液瓶的高度受输液胶管的长度和输液架高度的限制,故液体重力压的调节范围较小,临床上常造成因输液速度受限制而使治疗效果欠佳的现象。当输液病人需要加快输液速度或静脉内快速用药时,则需专人进行液体加压,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当输液完毕时,由于输液管道是畅通的,则有可能造成气体进入人体血管,为此人们设计了一种输液加压器,它通过气泵或手动气囊向输液瓶内注入空气,致使瓶内的药液因受空气的挤压而加快流动速度,但此方法容易造成空气对药液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能根据输液需求加快输液管内药液流动、对药液无污染的自动加压输液装置,该装置还能在输液完毕时自动截断输液通道,防止空气进入人体。
本实用和新型之目的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将自动加压输液装置安装在莫菲式滴管与注射针头之间的输液胶管上,该自动加压输液装置由直流电动机及与直流电动机连接的可变开关。传动齿轮、转盘、小滑轮和一边与壳体活动连接的一块以上的边板组成,固定在壳体底部的传动齿轮与直流电动机连接,壳体内装有转盘和小滑轮,将至少两个以上的小滑轮对称分布固定在转盘的圆周上,转盘的转轴一端与传动齿轮连接,另一端连在壳体上部,与莫菲式滴管连接的输液胶管绕过固定在转盘上的小滑轮后连在注射针头上,将活动连接在壳体上边板的可开合边通过其上的搭扣卡合在壳体上,使输液管被夹紧在边板和小滑轮之间,当直流电动机转动时,由连在直流电动机上的传动齿轮带动转盘转动,固定在转盘上小滑轮跟随转动,通过小滑轮循环挤压夹在它与边板之间的输液管,使管内的液体受压后向前流动,当需加快输液速度,只须改动可变开关,增加直流电动机的转速,转盘的转速也随着增大,连在转盘上的小滑轮向一个方向循环挤压输液管的速度加快,从而使管内液体流动速度加快。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电路自动通断浮子的示意图
参照附图1、2,壳体14是由圆形的上、下壳体连接而成的,边板1的一边与壳体下部活动连接,其可开合边通过连在其上的搭扣3卡合在壳体14上部,壳体14内装有转盘9和小滑轮10,四个小滑轮10对称分布固定在转盘9的圆周上,为了能通过改变小滑轮10挤压输液管2的长度达到改变输液管2内药液流动速度,并为了能方便打开边板1,本实施例中将边板1分成长度相等的三块,每块边板1的中部都与固定在转盘9上的小滑轮10相对应,在每块边板1的可开合边都装有搭扣3,打开搭扣3使边板1的可开合边与壳体1上部分开,将连在莫菲式滴管11上的输液胶管2从边板1和小滑轮10之间穿过后再与注射针头连接,然后将搭扣3卡合在壳体1的上部,使输液管2被夹紧在边板1与小滑轮之间,装上电池4,按动与直流电动机连接的可变开关5,指示灯6亮,直流电动机7带动连在其上的传动齿轮8转动,传动齿轮8经三级变速后带动与其相连接的转盘9的转轴转动,转盘9的转动使固定在转盘上的小滑轮10也跟随转动,通过小滑轮10循环挤压夹在它与边板1之间的输液管2,将管内的药液均匀持续地挤入人体血管内,当需要加快输液速度,只须改动可变开关,将电机7的转速加快,此时转盘的转速也随着加快,连在转盘9上的小滑轮10循环挤压输液管的速度也相应加快,从而加快了管内药液流动。本实用新型在直流电动机转速一定的情况下还可通过改变扣合在壳体14上边板1的块数来改变小滑轮10循环挤压输液管2的长度,达到调节输液管2内药液流动的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文学毅,未经文学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172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