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容式荧光灯镇流器无效
申请号: | 91217354.8 | 申请日: | 1991-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111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6-10 |
发明(设计)人: | 顾士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顾士国 |
主分类号: | H05B41/16 | 分类号: | H05B4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敬国 |
地址: | 上海市南***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 荧光灯 镇流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荧光灯镇流器,尤其涉及电容式荧光灯镇流器。
已有的电容式荧光灯镇流器,如中国实用新型申请,申请号为:85203334,87204498,88221280.X,89207994.0,89202595.6,89217013.1,90204143.6等,它们都由二极管、电容构成的倍压整流线路及供电电容、和限流电阻组成。其中二极管、电容倍压整流电路用于高压触发启辉,而供电电容和限流电阻用于提供荧光灯管正常照明的工作电流。这类电容式荧光灯镇流器与传统的电感式镇流器相比有如下优点:节能效果为60-66%,电源工作电压适应范围宽约从90V至400V,省掉了体积庞大的制造成本高的扼流圈,因此体积小,成本低,且起辉能力强等。
但上述已有技术的电容式荧光灯镇流器存在的共同问题是:由二极管、电容倍压整流电路产生的基频50Hz及其高次谐波叠加在荧光灯两端,所以荧光灯仍然存在着频闪效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消除电容式荧光灯镇流器中的频闪效应。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容式荧光灯镇流器1,它包含由多个电容、多个二极管组成的倍压整流电路2和供电电容C1,其特征在于,在荧光灯管LP支路中串接具有限流电阻的电感元件LR。
在上述倍压整流电路2中:二极管D1、D2、D3、D4连接成桥式整流线路;二极管D5、电容C3和二极管D6、电容C4电容C5等构成四倍压整流级并与所述荧光灯管LP、所述具有限流电阻的电感元件LR串接在所述桥式整流线路中的一对角线中;交流电源通过一供电电容C1串接接入所述桥式整流线路的另一对角线中;在与供电电容C1相连的两相邻桥臂中分别并联一整流负载电容C2、C5。
上述四倍压整流级中的两个二极管D5、D6顺向串联连接;其中一未串联连接的二极管D5的阳极与所述一对角线的一端相连;另一未串联连接的二极管D6的阴极与所述串联连接的荧光灯管、具有限流电阻的电感元件的支路的一端相连;该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一对角线的另一端相连;所述四倍压整流级中的一电容C3的一端连于所述四倍压整流级中的两二极管D5、D6的串联连接点上,所述四倍压整流级中的另一电容C4的一端连于所述二极管D6的阴极,上述电容C3的另一端连于所述桥路的另一对角线的与交流电源直接相连的端点上,C4的另一端接于与电容C1相连的另一对角线的端点上。
由于该具有限流电阻的电感元件的滤波作用使原叠加在荧光灯管两端的基频50Hz及其高次谐波转移到该电感元件的两端,从而消除了电容式荧光灯镇流器中的频闪效应。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已有技术部分与本发明特征部分的具体连接图。
参见图1、图2,其中同一标号指同一部件。图1中电容C2、C3、C4和C5;二极管D1、D2、D3、D4、D5和D6构成图2中的二极管、电容倍压整流电路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顾士国,未经顾士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173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