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结构改进的中药炼药壶无效
申请号: | 91218059.5 | 申请日: | 1991-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792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9-16 |
发明(设计)人: | 张营榆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营榆 |
主分类号: | A61J3/00 | 分类号: | A61J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兆生,黄力行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改进 中药 炼药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煎药器,尤指一种结构改进的中医炼药壶。
一般中药的煎炼,在过去主要是以药壶利用碳火或煤气炉火来进行煎炼的,如图1所示,这虽然能够达到煎炼的功效,但却难以有效控制煎炼后的药液余留量,给使用造成诸多不便,而且费时。于是有人发明了一种中药煎药器,如图2所示,虽然免除了用上述惯用的碳火及煤气炉火来进行煎炼,但其构成分内锅、外锅、环形加热器、温度感应切控开关及网体与盖体等许多组件,此乃设计上的缺憾,容易造成烫伤,使用也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经济效益好、组合定位快速,使用安全、符合中医炼药提炼的最高效率、且制造成本低的中医炼药壶。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一种中医炼药壶,它主要包括一个圆筒形本体、一个内壶、一个加热器、一个温度感应切换开关、若干条内部电线和一个壶盖;所述本体具有一容置内壶的空间,本体侧面设有一个把手,本体底部设有一底座,把手下部位置设有一个电源插头座;所述内壶具有一容置药草的空间;各内部电线相应地固定于电源插头座、温度感应切换开关和加热器上;所述本体的筒壁上设有一个按钮开关孔,所述底座的中心处设有一个凹座,凹座底壁开有一个通孔;所述内壶上部直径较大,下部为直径较小的圆筒段,其直径较大部分的中部位置设有一环形凸缘,所述圆筒段的下部设有一颈状环形凹槽,且内壶底部与所述凹座对应位置设有一个具有侧壁和底壁的固定体,固定体底壁上开有一个与所述凹座底壁通孔对应的带螺纹通孔;所述加热器为环状套体形式的加热器,其环状套体对合端各有一个沿环状套体径向延伸的突出段,所述突出段各设有一个螺栓孔;所述温度感应切换开关具有一个开启和并闭加热器的手动开启钮、一个黄铜片和一个环形套;所述加热器套装在内壶的颈状环形凹槽内并扣夹黄铜片一端,一个螺栓穿入突出段的螺栓孔内用螺母拧紧以防加热器因撞击或滑落松脱而导致药草烧焦;所述环形套沿温度感应切换开关及黄铜片嵌固;所述内壶沿本体的容置空间嵌入,并使温度感应切换开关的手动开启钮从本体的按钮开关孔嵌出,一个螺栓穿过所述凹座底壁的通孔拧入所述固定体底壁的带螺纹通孔内将内壶与本体固定住。所述温度感应切换开关可自动关闭加热器,以使药草每次提炼的药液剩余量均固定不变,从而有效地提炼药性。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惯用中药煎药器煎炼中药的示意图。
图2是惯用中药煎炼锅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医炼药壶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医炼药壶的组合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医炼药壶的操作流程图。
请参照图3,该图是本实用新型中医炼药壶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其中包含有:一个圆筒形的本体10、一个内壶20、一个加热器30及一个温度感应切换开关40等。
该本体10具有一容置内壶20的空间11、一把手12及底座13,该底座13的中心处设有一个带有通孔的凹座14(见图4),另于本体10的筒壁上设有一按钮开关孔15,在把手12的下部位置设一电源插头座16。
内壶20具有一容置药草50的空间21、内壶上部中间直径较大,两端直径较小,内壶下部为直径较小的圆筒段,上部直径较大的位置设有一环形凸缘22,圆筒段的下部设有一颈状环形凹槽23。所述内壶底部可以设有一个安装螺栓的固定体17,用以将内壶与本体连接起来。
加热器30为环状套体形式的加热器,其环状套体对合端各有一个沿环状套体径向延伸的突出段19,每个突出段19设有一个螺栓孔;温度感应切换开关40具有手动开启扭41(未示出),用以开启和关闭加热器30,还具有一黄铜片42和环形套51。
该炼药壶除具有上述结构特征外,其组合关系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营榆,未经张营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180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