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人驱动脚踏三轮车无效
申请号: | 91219078.7 | 申请日: | 1991-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616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9-02 |
发明(设计)人: | 傅传 | 申请(专利权)人: | 傅传 |
主分类号: | B62K17/00 | 分类号: | B62K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4600 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脚踏 三轮车 | ||
一种可以五人同时驱动的脚踏三轮车,
凡骑过三轮车的人都知道,当下坡和平坡时很轻松,一遇到上坡就吃力了。只要有一个外力帮助推或拉一下,立刻就会觉得轻松。
人力脚踏三轮车,在平原地区和城市中,用于运送小型货物和人员,很普遍也很方便。现在的人力三轮车都是一人驱动,有货箱在前和货箱在后两种。往往踏车人员累得汗流夹背,乘车的人则干着急,爱莫能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人驱动脚踏三轮车。可根据需要设置一、二、三、四、五人驱动,在一般的路面上,即使有上坡,也可以轻松愉快地行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已有三轮车(货箱在前、货箱在后)的基础上,在货箱位子处安装一至四套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原有的轮胎、转向、传动、差速和制动装置,所以本说明书对以上几点不加以阐述。
本实用新型只用于载乘人员时,如图2、图4,设五人驱动。如果用于客货兼载,参照图2、图4,分别把(1)至(11)的装置除掉,而在这个位子上装一个货箱,构成了三人驱动客货两用三轮车。
本实用新型无能耗,无污染,无噪音,一车多用,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理想的代步车。比较已有三轮车,速度高,爬坡能力强,变一人驱动为多人驱动。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图1为货箱在后多人驱动脚踏三轮车正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为货箱在前多人驱动脚踏三轮车正视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在全部附图中,同一代号所示的都是同一部件,前文已说明过的部件在随后的文字中就不再重复。
参照图2、图4,(1)(2)(3)(4)(5)是A套驱动装置。(7)(8)(9)(10)(11)是B套驱动装置。(12)(13)(14)(15)(16)是C套驱动装置。(17)(18)(19)(20)(21)是D套驱动装置。(25)(26)(27)(28)(29)是E套驱动装置,也就是已有人力三轮车的唯一驱动装置,参照图2、图4、(3)(9)(16)(17)是普通的自行车座总成,分别通过叉管(30)安装在车架(23)上;(8)(4)(14)(19)是普通自行车脚蹬总成,分别安装在车架(23)下面;(5)(7)(15)(18)是普通自行车大牙盘,分别与相对应的脚蹬总成安装在一起;(2)(10)(13)(20)是普通自行车链条;(1)(11)(12)(21)是普通自行车飞轮总成,分别通过套管安装在轴(24)上;(6)(22)是扶手,分别安装在车架(23)上。当一人骑乘货箱在后的多人驱动脚踏三轮车时,采用E套驱动装置,跟现有的三轮车完全一样。再有一至四人骑乘时,可任人采用A、B、C、D、任何一套驱动装置。因A、B、C、D四套驱动装置的构造和原理是一致的,只是装在货箱的位子不同,所以只举一实施例便可说明全部。假如采用D套驱动装置,参照图2,坐在车座(17)上,手扶在扶手(22)上,脚踏脚蹬(19)使其中轴和大牙盘(18)一同转动,链条(20)与大牙盘(18)小飞轮(21)啮合、大牙盘(18)转动,通过链条(20)带动小飞轮(21)转动,小飞轮(21)扳动轴(24),轴(24)扭动车轮,从而达到驱动的目的。
当一人骑乘货箱在前的多人驱动脚踏三轮车时,参照图4,采用E套驱动装置,跟现有货箱在前人力三轮车完全一样。驱动轮在后。当再有一至四人骑乘时,可任人采用A、B、C、D任何一套驱动装置。因四套装置的构造和原理一致,只是安装的位子不同,所以只举一个实施例便可说明全部,假如采用C套驱动装置,参照图4,坐在车座(16)上,手扶在扶手(22)上,脚踏脚蹬(14)使其中轴转动并使大牙盘(15)一同转动,链条(13)与大牙盘(15)小飞轮(12)啮合,大牙盘(15)转动通过链条(13)传动于小飞轮(12),小飞轮(12)扳动轴(24),轴(24)扭动车轮从而完成驱动,形成了前后双驱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傅传,未经傅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190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