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效率高的炉灶配件无效
申请号: | 91219721.8 | 申请日: | 1991-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258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3-18 |
发明(设计)人: | 李保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保山 |
主分类号: | F24B13/00 | 分类号: | F24B13/00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佩璋 |
地址: | 0562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效率 炉灶 配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体燃料的家用炉灶,特别涉及用于灶口的走烟口。
在现有技术的家用炉灶的炉膛上的灶口小,并且只有一个走烟口,火力不能往上冲,因而做饭烧水时热效率不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灶口的使火力能往上冲提高热效率的走烟口配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达到的,所说的炉灶配件由二层灶口和二层走烟口组成,设于灶口与烟囱之间,所说的两层灶口由直径较大的圆形上灶口和在其下的直径较小的圆形小灶口组成,该二灶口皆具有侧向通走烟口的开口;所说的二层走烟口由上走烟口和下走烟口组成,二个走烟口具有相同的方形或长方形截面,其侧面开口一端都分别与上、下灶口的侧向开口能吻接,在下走烟口的烟道控制口与接灶口端之间设有能转动的闸板,在尾部设有扒灰挡板;上走烟口是一个扣在下走烟口上部、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冂形件,封闭一端在下走烟口的中格板之上。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1是本炉灶配件的立体分解图。
从附图1可见,本炉灶配件由二层灶口和二层走烟口组成,设于灶口和烟囱之间,所说的二层灶口由直径较大的圆形上灶口(3)和在其下的直径较小的圆形小灶口(4)组成。该二灶口分别具有通向走烟口(1、2)的开口(5、6),下灶口(4)与现有技术的灶口相同,由于口径小,火力不集中,热效率低,所以在本实用新型中加装比下灶口(4)直径较大的上灶口(3),上灶口(3)与二层走烟口相配能使火力上冲,并且加热面积增大,从而提高热效率,在上灶口(3)上放置被加热的锅,壶等(图中未画出)。
所说的二层走烟口由上走烟口(1)和下烟口(2)组成。二个走烟口(1、2)具有相同的方形或长方形截面,其侧面开口一端都分别与上、下灶口3、4的侧向开口5、6能吻接。在下走烟口4的烟道控制口22与接灶口端21之间设有能转动的闸板23,在尾部设有扒灰挡板29。所说的闸板23固定在转动轴25上,能随转动轴25旋转,转动轴25向一侧伸出,其端部呈弯肘形,该转动轴25架设于转动轴槽24上,该转动轴槽的位置在烟道控制口与接灶口端21之间的下走烟口2的二壁上端,在转动轴25的弯肘外端挂有配重件W,闸板23的尺寸与下走烟口内截面相配合,当轴25转动使闸板23呈水平位置时,即将烟道控制口22封闭,使烟从接烟囱烟口27通过烟囱排出(烟囱在图中未画),当闸板呈垂直位置时,则烟道控制口22完全打开,可使烟从上走烟口1向下走烟口2内的烟道控制口22流动,再从烟囱排出。所说的配重件W的重量与闸板23重量相配,当转动闸板时只需少许力量即可使部板转动或停止。在下走烟口2中间设有中格板26,该中格板介于烟道控制口22与接烟囱烟口27之间,上面承受上走烟口1的封闭尾端。
在下走烟口2尾端设有扒灰挡板29,该挡板可插入设于尾端的缝28内,当扒灰时把挡板29从缝28拉出,除灰方便,用炉灶时将挡板29立于缝28中,使烟从烟囱排出。
上走烟口1是一个扣在下走烟口2上部的、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冂形件,封闭一端在下走烟口的中格板26之上。当闸板23处于水平位置时,上走烟口1不与下走烟口2相通,烟气从下灶口4经过下走烟口2相通,烟气从下灶口4经过下走烟口2从烟囱排出;而当闸板23处于垂直位置时,闸板将下走烟口前端封闭,因而,烟通过上灶口3向上冲,进入上走烟口,从烟道控制口22向下再进入下走烟口2,再从烟囱出去。
使用时,当燃煤升火时,转动所说的转动轴,使闸板处于水平位置,使烟从下灶口4和下走烟口2通过烟囱排出,可以不往屋里冒烟,闸板起到使下走烟口完整的作用。当做饭时,将锅坐在上灶口(3)上,使闸板23处于垂直位置,由于下走烟口2被闸板截住,火就改变方向往上冲,从上灶口3,通过上走烟口1,从烟道控制口朝下走,再从烟囱排出,在此情况下,闸板起着两种作用:既能把下走烟口进入的烟截住,又能使上走烟口1打开。从而火被引导往上冲,再通过加大直径的上灶口,使锅的加热火力和加热面积增大,从而提高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炉灶配件用在炉灶上端,采用本配件可使火往上冲,并且坐锅的面积增大,因而提高热效率,既能取暖又能做饭,节约燃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保山,未经李保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197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