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废热水余热回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1220576.8 | 申请日: | 1991-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792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8-12 |
发明(设计)人: | 陈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F28D1/02 | 分类号: | F28D1/02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卫平 |
地址: | 41001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水 余热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回收各种类型生产、工艺排放出废热水的余热回收装置。
一般用于废液余热回收的热交换器有多管式、螺旋式热交换器。多管式热交换器中常见的有管壳式热交换器,这种热交换器虽构造简单、造价低,但传热效率较低,其传热系数K值为233~1163W/m2·℃,而且废液即使是在管壳外侧流动,也容易被杂质堵塞,给运行管理带来不便;板式热交换器虽属高效热交换器,其K值为2326~5814W/m2·℃,但由于其特殊的内部结构,造价昂贵,一次性投资大,而且内部还有泄漏可能,同时由于水流通道比较窄,在处理含杂质量较大的废液时,则有被堵塞的可能,虽其可以整体拆卸,但维修仍不方便;螺旋板式热交换器由板式热交换器所派生,传热效率较高,K值为1163~2326W/m2·℃,但其不能拆卸,因此,不适应于废液杂质较多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融合以上三者的优点的废热水余热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通过摆杆机构,使热交换器在流动的介质中往复运动,从而大大强化了管壁与流体间的传热。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传热效率高(K值为2400W/m2·℃),维修工作量少等优点,本身具有自净能力,且因废液可以自由流的状态进行热交换,从而省却了该侧的水泵设备及电能,适于纺织印染、轻工、化工、锅炉排污等多种类型的废液的余热回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叙: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构造原理图。
见附图,本实用新型由偏心轮(1),摆杆(2),连杆(3),热交换器(4),软管(5),废液槽(6)组成。摆杆(2)偏心固定在偏心轮(1)上,摆杆(2)一端与连杆(3)铰链连接,热交换器(4)固定在连杆(3)一端,且直接置放在废液槽(6)中。
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通过电机、皮带轮等传动机构驱动偏心轮(1)转动,带动偏心固定其上的摆杆(2)绕摆杆(2)的一端发生摆动,使其变成连杆(3)的往复运动,最终带动热交换器(4)在废液槽(6)内作往复直线运动,从热交换器(4)的软管(5)的一头注入清水,热交换器(4)的管外侧在废液槽(6)中直接与废液接触进行热交换,因本实用新型不仅自身作往复运动,且废液亦在废液槽(6)中流动,使得管内外侧流体的紊流度得以提高,尤其在管外侧,以较小雷诺数就可以进入紊流区,从而大大地强化了管壁与流体间的传热。并且在热交换中,热交换器(4)是直接放在废液中,废液无须是有压流,可以是自由流,其优点是:一可省一侧水泵的动力;二可减少流通环节,减少了热损失;三由于热交换器(4)在废液中运动,使得废液中的杂质、悬浮物难以附着在传热面上。起到了自净的作用;四则由于热交换面裸露在外,便于维护管理,在热交换过程中被加热的清水从软管(5)另一头流出。
与连杆(3)相连的热交换器(4)可做成光管管束,椭园长束或板式热交换面。
热交换器的材质视废液的腐蚀程度可采用一般碳钢、不锈钢或其它相应的防腐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未经湖南省建筑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205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