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捕蝇育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1220583.0 | 申请日: | 1991-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543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5-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德伟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零陵地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培苓 |
地址: | 4256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捕蝇育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昆虫诱捕养殖装置,特别是捕蝇育蛆装置。
已知用作饲料组份的鱼粉含蛋白质约50%,脂肪10%;咸鱼粉含蛋白质约36%,脂肪4%;而蛆虫含蛋白质约55%,脂肪15%,糖类7%。显然,蛆虫作为动物饲料其营养成份较鱼粉分别高:蛋白质5~19%,脂肪10%以上,而且其成本低、来源广。
众所周知,天然蛆虫--苍蝇的幼虫多滋生在粪便、动物尸体和不洁净的地方,且不便于收集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捕蝇育蛆装置,为养殖业提供扩大饲料来源,提高饲料营养成份比重,降低饲料成本,促进养殖业的发展。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在一个箱形装置的右下部设有一前一后两个捕蝇室,在捕蝇室上设有倒喇叭口,作为捕蝇通道,右侧壁下部设有一活门,右侧最下面放置产卵诱饵盆,箱内其余部分为家蝇饲养囚室,在囚室上下空间放置育蛆盆。在箱前壁下部设有若干圆形操作口,并在其上装有圆形长布筒。箱体四周除活门和操作口外均装有纱窗,便于通风透光和观察操作。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细描述如下: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中标号:1-捕蝇室活门、2-产卵诱饵、3-捕蝇室、4-倒喇叭形蚊蝇入口、5-饲养囚室、6、7、8-夏秋季用育蛆盆、9-纱窗,10-操作口,11-封口长布筒,12-产卵杯,13-产卵诱饵,14、17、18-冬春季用育蛆盆,15-饲料杯,16-家蝇饲料,19-产卵诱饵盆。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捕蝇室〔3〕、饲养囚室〔5〕、育蛆盆〔6、7、8、14、17、18〕、操作口〔10〕等组成,捕蝇室〔3〕的一侧设有由铰链连接的活门〔1〕,其上部设有倒喇叭形蚊蝇入口〔4〕,其下部设置产卵诱饵盆〔19〕,在饲养囚室〔5〕的上下各设1~20个育蛆盆〔6、7、8、14、17、18〕,在饲养囚室〔5〕内底部放置1~20个产卵诱饵杯子〔12〕、在囚室〔5〕的正前面设1~20个圆形操作口〔10〕,便于投放饲料取放产卵诱饵杯〔12〕,并在操作口上装有长布筒,将此长布筒扭转数圈,塞入操作口内,用以封口防止苍蝇外逃。箱的四周除活门和操作口外均用纱窗〔9〕蒙住以便通风透光和进行观察。操作口和育蛆盆的设置数量1~20个视养殖规模大小而定。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打开活门〔1〕,将产卵诱饵放入盆〔19〕中,引来苍蝇达一定数量时,迅速关上活门〔1〕,把关在捕蝇室〔3〕内的苍蝇驱赶入饲养囚室〔5〕,进行饲养繁殖产卵生蛆。当一批蝇卵大部分成蛆后取出饲养家禽或鱼类,特别是幼禽和小鱼。
本实用新型使用的饵料主要由米糠或麦麸、豆渣和水配制而成原料易得价廉,并可使冬春之蝇保温保种,不需去专门育蝇种场购买蝇种。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适用性广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德伟,未经李德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205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