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坐便器盖及座圈脚踏启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1221345.0 | 申请日: | 1991-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456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4-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栋;杨海鸣;刘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栋;杨海鸣;刘霞 |
主分类号: | A47K13/10 | 分类号: | A47K1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山东省济南市八里***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坐便器 座圈 脚踏 启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宾馆、家庭使用的座便器,其属家用卫生设备。
目前使用的座便器,上盖及座圈的启闭均需直接用手操纵,而传染性疾病大都是通过粪便和体液传播的,由于上盖及座圈极易沾染细菌和病毒,所以使用中很少有人乐意对其动手。因此,上盖通常是开着的,起不到密封防味的作用,另外,一些男士解小便时,一般不把座圈打开,尿液易淋在座圈上,不仅他人使用不卫生,若前者是传染病患者,也潜在疾病传播的可能。然而,本申请人经检索中国专利局85年以来的专利文献,未发现涉及座便器盖及座圈脚踏启闭的相关构思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原座便器使用均需用手操作和易传播疾病以及不卫生的缺陷,提供一种上盖及座圈脚踏启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包括底座、上盖及座圈的座便器,在底座下部安装脚踏装置,在脚踏装置与上盖和座圈的铰链间安装拉线传动装置和回位弹簧,当脚踏装置转动时,拉线随之移动并分别使上盖和座圈打开,而回位弹簧又可使其关闭。
按照上述方案,脚踏装置可由带拉线槽的双向踏板,固定在底座前下部的螺栓、螺帽、定位弹簧、定位销和外护罩构成,拉线传动装置可由一端装在踏板拉线槽内,另一端装在上盖及座圈铰链部的双条内拉筋线构成;回位弹簧可装在固定架和上盖转套部的内拉线上。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也可采取如下措施,脚踏装置由两个分立的单向踏板,或一个单向踏板构成,安装在底座下部的一侧,传动装置采用两条拉线或一条拉线,其一端固定在上盖和座圈的转套部或固定在铰链的转轴上,后者在转轴上需设置弹性碰珠,并由拉线带动转轴转动,而转轴带动上盖和座圈分别翻转,回位弹簧也可装在铰链的转轴上或安装在踏板与外护罩之间,以使上盖及座圈能够回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座便器盖及座圈启闭直接用脚操作,减少了疾病传染的机会,男士在解小便时,可直接将上盖和座圈同时打开,使用后其能自动同时关闭,起到了密封防味和使用卫生及防止疾病传播的作用,同时,与原座便器相比其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座便器盖及座圈脚踏启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座便器盖及座圈脚踏启闭装置总装配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一种包括底座〔2〕、上盖〔4〕及座圈〔3〕的座便器,在底座〔2〕下部安装脚踏装置〔1〕,在脚踏装置〔1〕与上盖〔4〕和座圈〔3〕的铰链间安装拉线传动装置〔6〕和回位弹簧〔5〕,脚踏装置〔1〕由带拉线槽〔9〕的双向踏板〔8〕、固定在底座〔2〕前下部的螺栓〔13〕、螺帽〔7〕、螺帽〔16〕、定位弹簧〔11〕,定位销〔12〕和外护罩〔15〕构成,其中在踏板〔8〕的内端面钻一盲孔〔10〕,将定位弹簧〔11〕和定位销〔12〕装入盲孔〔10〕内,另在螺栓〔13〕的台阶处钻一圆孔〔14〕,以便上盖〔4〕开启后能够锁定。拉线传动装置〔6〕由一端装在踏板〔8〕拉线槽〔9〕内,另一端装在上盖〔4〕及座圈〔3〕铰链部的双条内拉筋线〔6〕构成,回位弹簧〔5〕装在固定架〔18〕和上盖〔4〕转套部的内拉筋线上。其中还需在固定架〔18〕上设置一调整螺栓〔20〕和两个调整螺帽〔19〕,在两条内拉筋线〔6〕的两端焊接或固定档柱〔17〕,安装时,按照图2提供的总装配图顺序装配即可。使用时,当脚踏在踏板〔8〕的一侧,其带动拉线传动装置〔6〕使上盖〔4〕打开并锁定,使用后将踏板〔8〕复位,上盖〔4〕在回位弹簧〔5〕的作用下即可关闭。而男士在解小便时,将脚踏在踏板〔8〕的另一侧上盖〔4〕和座圈〔3〕可同时打开,脚抬起后,上盖〔4〕和座圈〔3〕同时关闭。为了使上盖〔4〕、座圈〔3〕启闭更加灵活可将原座便器上盖〔4〕中间铰链的宽度缩短,将座圈〔3〕两铰链的宽度加宽,或将上盖及座圈铰链部的转套设在其纵向对称中心的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栋;杨海鸣;刘霞,未经李栋;杨海鸣;刘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213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