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剑杆织机边剪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1221820.7 | 申请日: | 1991-10-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575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5-06 |
发明(设计)人: | 马季军;焦春光;周强;薛孝海;白文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济宁毛纺织厂 |
主分类号: | D03D47/34 | 分类号: | D03D47/34 |
代理公司: | 济宁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樊庆年 |
地址: | 27214***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织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织设备,特别是一种剑杆织机边剪装置。
现有技术中的意大利新比隆·斯密特公司生产的TP500型剑杆织机,其边剪装置安装在前胸梁上,该装置在纬纱定长折入织物中后,将纬纱剪断。由于剪刀长度较长,在钢筘前移过程中将发生钢筘与剪刀相碰现象,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国内外纺织企业均采用一台剑杆织机安装三块钢筘的方式,中央一块钢筘的长度与织物的上机筘幅相同,多余的部分锯掉,各钢筘间留出空隙,以避开剪刀。由于不同的产品要配置特定长度的钢筘,这就增加了钢筘的用量和库存量,浪费大量资金,给生产和管理带来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剑杆织机边剪装置,使上刀片短于下刀片,采用原折入边箱体及其凸轮机构,解决了钢筘与剪刀相碰的问题,使剑杆织机在不锯钢筘的情况下,实现剪刀和纬纱压脚在织机运行过程中不与钢筘相碰,顺利完成织造全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取以下方案实现的:由上轴、下轴、连杆、压脚短轴支架、角臂、上刀片和下刀片构成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剑杆织机边剪装置。上刀片固定在下轴上,上刀片与下刀片通过转轴相连接,上刀片短于下刀片,压脚短轴支架一端通过转轴连接下刀片,另一端通过转轴连接连杆,连杆另一端通过转轴绞连在上轴上。另外,在压脚短轴支架上还安置有角臂,压脚短轴支架内安置套有弹簧的压脚短轴,压脚短轴安置短轴垫圈,其位置可调,以调节弹簧压力,压脚短轴下端安置纬纱压脚。由折入边箱体内的凸轮机构作用使上轴和下轴产生不同幅度前移运动,带动下刀片转动,完成剪切过程。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刀片短于下刀片的结构方式,使钢筘的适用范围增加了,实现了不锯钢筘上机,使上机和调试程序简单、安全,节省大量钢筘及钢筘存放器,节省大量锯筘工时及管理工时。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上轴 2-下轴 3-转轴 4-转轴
5-下刀片 6-纬纱压脚 7-上刀片
8-压脚短轴支架 9-弹簧 10-压脚短轴
11-短轴垫圈 12-角臂 13-转轴 14-放松臂
15-连杆 16-转轴 17-折入边箱体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由上轴(1)、下轴(2)、上刀片(7)、下刀片(5)、压脚短轴支架(8)、角臂(12)和连杆(15)构成,上刀片(7)由螺钉固定在下轴(2)上,上刀片(7)和下刀片(5)通过转轴(4)相连接,上刀片(7)短于下刀片(5),从转轴(4)到下刀片(5)前端距离为32mm~33mm,从转轴(4)到上刀片(7)前端距离为25mm~30mm,压脚短轴支架(8)一端通过转轴(3)连接下刀片(5),另一端通过转轴(13)与连杆(15)相连接,连杆(15)另一端通过转轴(16)绞连在上轴(1)上。压脚短轴支架(8)上由螺钉固定角臂(12)。压脚短轴支架(8)内安装套有弹簧(9)的压脚短轴(10),在压脚短轴(10)上,弹簧(9)的上端由螺钉固定短轴垫圈(11),其上下位置可由螺钉调节,以改变短轴垫圈(11)的压力。压脚短轴(10)下端安置纬纱压脚(6),由折入边箱体(17)内的凸轮机构作用使上轴(1),下轴(2)产生不同幅度的前移,通过压脚短轴支架(8),连杆(15)带动下刀片(5)转动,完成剪切过程。角臂(12)下端经常性与上刀片(7)的凹部接触,通过上刀片(7)与压脚短轴支架(8)的相对运动,使角臂(12)周期性地压紧或放松压脚短轴,完成纬纱压脚(6)的开启、闭合。通过调节放松臂(14)可以控制纬纱释放时间,配合织机折入边装置的其它机构完成折入边织造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济宁毛纺织厂,未经山东省济宁毛纺织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218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