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瓿断开器无效
申请号: | 91223266.8 | 申请日: | 1991-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084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6-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永奇 |
主分类号: | B67B7/92 | 分类号: | B67B7/9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38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瓿 断开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瓶断开器,属医用切割模型锯技术领域。
在本实用新型以前的现有技术中,医院里每天使用的大量安瓶,一般均是由操作人员用小砂轮划道后,用手硬性折断或用硬器件敲掉,小砂轮划痕费力,划痕不整齐,常常在划痕折断过程中,不是划破了操作人员的手,就是破碎的破玻璃渣掉进安瓶的药液中,细小的玻璃渣无色透明,很难发现,若被服入口中,其后果可想而知,而且还会造成药液污染。若用硬器件直接敲打,玻璃渣多,易伤人,不卫生,也有玻璃渣掉进安瓶污染药品之患。我国千千万万个大、小医院中,每天要断开数以千计万计的安瓶,加之目前很多保健品、滋补品、营养品,如蜂王浆,娃哈儿童营养液之类,也都采用口服液形式,使安瓶进入了千千万万个家庭中,每一个安瓶都用小砂轮片(条)划道,用手折断或直接敲打的操作,实属不安全操作之举,而在此方面,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有关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方案问世。
针对上述现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安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小巧玲珑、造价低廉的安瓶断开器。
现将本实用新型安瓶断开器技术解决方案叙述如下:
本安瓶断开器由弹性条或片,砂轮块或玻璃刀、套管构成;套管内径大于安瓶脖径;套管可用塑料或其他硬材料制成,其前端开有小孔;弹性片前端与砂轮块或玻璃刀固定,后端与套管固定;砂轮块或玻璃刀略小于套管前端小孔,砂轮块下端为楔状。此外,本安瓶断开器还可做成由内套管、外套管、环状楔刃砂轮,套管帽构成的形式,环状楔刃砂轮装在内,外套管之间,用套管帽拧紧固定。
现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安瓶断开器实施例1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安瓶断开器实施例1俯视图
图3:实施例1使用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安瓶断开器实施例2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安瓶断开器实施例2使用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安瓶断开器实施例2使用示意图
其中:1.弹性片或条 2.砂轮块或玻璃刀 3.套管 4.套管内径 5.内套管 6.外套管 7.环状楔刃砂轮 8.套管帽
本安瓶断开器由弹性条或片1、砂轮块或玻璃刀2、套管3构成(见图1、2、3)。套管3可为塑料件或其他硬材料,根据安瓶大小规格,套管3内径可做成不同规格,以套管内径大于安瓶脖径为宜,一般为0.5cm~1.5cm;套管3前端开有小孔4,弹性片1前端与砂轮块或玻璃刀2固定在一起,后端与套管3固定在一起;砂轮块或玻璃刀2外径略小于小孔4,以其能在小孔中作上、下运动为准,砂轮块的下端为楔状,可在安瓶上划出清晰的划痕。使用时,将安瓶塞入套管3内,用另一只手压住砂轮块2,用姆指和中指捉住套管3,压下砂轮块2后,将安瓶旋转一周,轻松一折,即可轻轻地断开安瓶,其折痕的断面整齐,操作迅速,不会破碎,安全,卫生。
本实用新型安瓶断开器还可做成如图4所示的形式,由内套管5、外套管6、环状楔刃砂轮7、套管帽8组成;环状楔刃砂轮7装在内、外套管之间,用套管帽8拧紧固定。使用时,将安瓶脖径塞入内套管5,用手旋转一圈,然后轻轻一折,即达到断开的目的,其效果同上述形式断开器相同。
本实用新型安瓶断开器的问世不仅给广大医务人员带来了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给经常服用各类口服液的广大患者带来了方便,该断开器结构简单,小巧玲珑,操作安全,造价低廉,任何塑料制品厂家均可接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永奇,未经李永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232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液体给料机
- 下一篇:吊运热钢锭防热电磁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