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榨机底前辊(齿轮端)力角度轴承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1223470.9 | 申请日: | 1991-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934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6-10 |
发明(设计)人: | 白治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勐海县景真糖厂 |
主分类号: | F16C29/02 | 分类号: | F16C29/02;C13D1/06 |
代理公司: | 昆明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孟蓉英 |
地址: |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榨机 底前辊 齿轮 角度 轴承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糖业压榨机械装置
自1871年罗素鲁的第一台压榨机问世以来,压榨机的型式,结构已经为适应生产实际有过许多改进,但关于榨辊轴瓦,轴瓦座的力学模型很少有人研究,更未见有提出改进的新模式。
然而,在生产实践中,压榨机底辊(包括前辊、后辊)由于是低速,重载运转,其轴承发热与过量磨损问题十分严重,特别是前辊轴瓦,常常在使用仅三个月后,出现单侧磨损由原厚度30mm减薄为12mm。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进行压榨作业的技术工人。为解决发热与过量磨损问题,前人做过许多工作,可归纳为:。1.在轴瓦上喷涂尼龙1010,並使用榨机专用润滑脂。这一措施使运转状况有好转,但尼龙层薄,不耐用。2.采用整体浇涛的尼龙轴瓦,但由于尼龙的导热性差,仍然发热厉害;为减轻发热程度,又在轴瓦表面开水槽,通水直接与轴接触降温。但这样作又破坏了润滑层油膜,增加功耗,轴瓦依旧受严重磨损,短时间即被磨穿。
本实用新型设计者认为:解决发热与过量磨损问题的症结不在于冷却、润滑,而是对前辊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对压榨机前辊受力情况分析,提出能克服前辊轴承发热严重、轴瓦单侧过量磨损,使用寿命短等缺陷的新的力学模型和压榨机底前辊(齿轮端)小角度轴承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指的轴承装置主要包括轴瓦和轴瓦座。
图1为传统拨种轴承装置的截面示意图。轴瓦座的截面为一正直角五边形(含半园弧),其斜边(最长边)中心为轴心,从轴心到直角顶点的连线为中心线。截面中含轴承的半园,斜边与过轴心的直角坐标水平轴成45°角,也即,轴瓦座斜面倾角为45°。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前辊(齿轮端)小角度轴承装置。
图中:1.轴承盖.2.轴瓦座。2-1.轴瓦座斜面3.进水孔.4.出水孔.5.油孔.6.轴瓦。7.轴瓦座筋板.
8.轴向油槽.9.人字型油槽.10.水槽。
图3是轴瓦表面局部图。
本实用新型改进的压榨机前辊(齿轮端)小角度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改变轴瓦座斜面的倾角,由原来的与水平轴夹角45°改为与水平轴夹角15°-40°;增加一个油孔;在轴瓦上开出轴向和人字形油槽,其截面可以是三角形或矩形,以改善润滑和冷却状况。
实施例:通过对1370型三辊榨机,开口比为1.5-2.5情况下,底前辊受力情况分析得知,载荷合力作用点偏离(向水平方向)原轴瓦座中心线约40°,这一结果与更换下来报废的轴瓦磨损情况相符。为调整载荷合力作用点与中心线吻合,使受力状况改善,故将轴瓦座斜面(2-1)与水平轴倾角选为20°。轴瓦6固定于轴瓦座2上。它们之间可通水进行冷却换热,冷却水从进水孔3进入水槽10再从出水口4流出。为改善润滑状况,传统的装置中在轴颈旋入方加油。而底辊轴瓦的旋入方是高压方,在高压方进油往往不能满足工况需要,于是本装置在轴颈旋出方(低压方)增设进油孔,共有两个油孔5。轴瓦6上,分别有轴向油槽8和人字形油槽9,槽的截面改为矩形(8×8mm)后通油和贮油效果更好。
经过这一改进,使轴瓦的接触角由原来的50°左右,增加至110°以上,减小了轴瓦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同时,改善了润滑油道,由此,在正常操作的情况下,压榨机轴瓦的过量磨损及发热问题将不再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勐海县景真糖厂,未经勐海县景真糖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234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