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潜式复合离心机无效
申请号: | 91224106.3 | 申请日: | 199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802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4-29 |
发明(设计)人: | 季爱雷;沈帆;陈志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青田县污水处理设备厂 |
主分类号: | B04B1/20 | 分类号: | B04B1/20 |
代理公司: | 浙江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绍文,侯山镇 |
地址: |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潜式 复合 离心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液分离机械,特别适用于一些极难处理的细微悬浮液的分离。
现有的固液分离机械,如中国专利号CN85202534.U公开的一种“多维角并流型卧螺离心机”主要由转鼓、螺旋输送器、差速器、轴承座、机壳、机座等组成。转鼓呈柱锥形,转鼓的两端分别与前端盖和后端盖相接,形成排渣室和输液室。这种离心机虽可用于分离固相较细的物料,但对于诸如生化厂、印染厂等活性污泥和氢氯化物等固、液比重差极小的细微悬浮液的分离,却无能为力。
鉴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地解决固、液比重差极小的细微悬浮液分离的后潜式复合离心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措施,即:将离心机的螺旋输送器设计成为两段,一段为沉降螺旋,另一段为过滤螺旋。沉降螺旋呈柱锥形,过滤螺旋呈锥形。过滤螺旋的底径圆周的沿螺旋方向开有数排腰圆形的漏槽,漏槽下面嵌装有一采用多孔聚乙稀过滤介质制成的过滤筒筛,从而能使被分离的悬浮液在经过沉降段的分离之后,在锥形过滤段螺旋压力的作用下,再次进行强制性的分离,以达到完全澄清的目的。
经过上述设计后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有效地解决了目前生化厂、印染厂等活性污泥、氢氧化物等固、液比重差极小的细微悬浮液的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附图中给出:
图1是后潜式复合离心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后潜式复合离心机过滤螺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根据附图中给出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后潜式复合离心机含有一个呈柱锥形的转鼓11,转鼓11通过支座14安装在机座2上。转鼓的大、小端分别与前端盖3、后端盖9相连接,构成排液室4和排渣室8。排液室4上设置有溢流孔10。转鼓11内设置有螺旋输送器,螺旋输送器由沉降螺旋12和过滤螺旋13所组成。沉降螺旋12呈柱锥形,过滤螺旋13呈锥形,在过滤螺旋的底径圆周的沿螺旋方向开设有数排腰圆形的漏槽15,漏槽下面嵌装有一过滤筒筛7,筒筛7采用多孔聚乙烯过滤介质材料制作。在沉降段螺旋内筒的径向,设置有两条清液回流槽6,为避免其诸塞,清液回流槽6为圆管结构,並呈对称布置。进料管1设置于前端盖上,並与设置于螺旋输送器内的加料室4相通。
本实施所提供的后潜式复合离心机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待分离的悬浮液经进料管1进入加料室4,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转鼓11内形成一环形液池,重相的固体粒子沉降到鼓壁,轻相液则形成内环层。分离后的固、液相朝同一方向运动,由于转鼓11与螺旋输送器的相对运动,沉渣通过两段螺旋推送到脱水区脱水,然后进入设置有过滤筒筛7的过滤段,沉渣在此进一步脱水后由过滤段螺旋13送到排渣室8,由排渣口中排出,澄清后的清液则从螺旋中部区域的回流槽6折回,到排液室4经溢流孔10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青田县污水处理设备厂,未经浙江省青田县污水处理设备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241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