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电子密码门锁无效
申请号: | 91224581.6 | 申请日: | 1991-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410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2-24 |
发明(设计)人: | 周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启华 |
主分类号: | E05B49/00 | 分类号: | E05B49/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高 |
地址: | 315322***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电子 密码 门锁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密码锁,是关于一种带门铃的多功能电子密码门锁。
现有的电子密码锁都为真码和伪码组合编码的密码锁,就其电路而言,可为全时间码电路,或为全空间码电路,全时间码电路简单但其靠电容充放电逐级传递信号,由于电容充放电呈指数规律,使得可靠性大大下降;全空间码电路结构较复杂,可靠性较好,但它存在给作案者从容编码而破译密码的可能性,申请号为91208779.X的专利提出一种时间串空间码、真码和伪码组合设计的多功能电子密码锁,此方案采用10位数编码器,基本上解决密码被破译,被偷看的可能性,使密码锁的保密性能提高一步,但它同时又产生另外的缺陷,即在开关电路中由于采用继电器控制电路的通断,继电器在吸合或释放时触片会产生响声,作案者由此响声而破译密码,再是继电器触片吸放过频易疲劳失控,降低了使用寿命,因此电子密码锁中的开关电路有改进的必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多功能电子密码锁存在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编码器工作时不带响声的电子密码锁,以提高其保密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以下述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多功能电子密码门锁,它包括10位数编码电路、开关电路、门铃电路、执行机构、锁栓和锁壳,其特征是:由可控硅VS4、三极管VT1、电阻R8、R11、电容C2组成真码开关电路,由可控硅VS5、二极管VD1、电阻R10、电容C2组成伪码开关电路;可控硅VS4阳极接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和行程开关SA1的触片端,VS4阴极接电动机M的输入端及电容C2的正端;可控硅VS5阳极接经二极管VD1至行程开关SA2的触片端,VS5阴极接电动机M输入端及电容C2的正端。
上述改进设计与多功能电子密码锁相比较,其优点是比较安全可靠,正常情况按10位数编码器时无响声,使作案者无法辨别真码或伪码,再是除去延时电路使正常开锁顺利,不会因延时时间未过而误解为故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电路图。
其中1为5位数真码电路,2为开关电路,3为执行机构,4为伪码电路,5为电源电路,6为指示灯电路,7为门铃电路。
现结合图1描述各部分的组成及其动作过程。
真码电路(1)由电阻R1电容C1盘键SB1组成时间码电路,由电阻R3--R7、可控硅VS1--VS2、按键SB2、SB3、SB4、SB5、SB6组成空间码电路,时间码电路和空间码组合成5位数真码电路,伪码电路(4)由按键SB8--SB11组成。真码电路和伪码电路以及安全码SB3共同组成10位数编码器。开关电路(2)由可控硅VS4、三极管VT1、电阻R8、R11、电容C2组成真码开关电路,由可控硅VS5、二极管VD1、电阻R10、电容C2组成伪码开关电路。执行机构(3)由行程开关SA1、SA2、微电机M、差动轮和锁栓组成。门铃电路(7)由集成电路CW9300、三极管VT4、音响元件HA和按键SB13组成。电源电路(5)由内接电池G、外接电源插口XS及二极管VD3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启华,未经周启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245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重力式膜片开关料位计
- 下一篇:多功能拐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