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照相机异位取景器无效
申请号: | 91224846.7 | 申请日: | 199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324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3-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庚军 |
主分类号: | G03B13/02 | 分类号: | G03B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85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照相机 取景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相器材的取景技术领域。
现有的照相机上的取景器或取景窗都不能离开相机机身上的取景口,照相时,人眼必须靠近相机上的取景窗才能对景照相。这样的相机在摄影时,位置、角度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对于长时间进行取景拍摄的摄影者,将感到不舒服、疲倦,若在危险位置上取景拍摄困难就更大。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照相机取景窗以上的不利因素而制作的一种与相机取景窗能分离的、延伸式照相机取景器。在照相机取景窗上加带是可以实现人、机异位、使摄影工作更方便、取景角度更广泛,长时间追踪拍摄精彩的瞬间画面时更舒服。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利用光导纤维的导光原理,制作一条光导管,在与相机相连的一端接一连接扣,在另一端接一图像放大再显器连接扣及图像放大再显器的主体为一整体结构。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连接扣的结构图;
图3:为图2的A-A剖面图;
图4:为活动装置的放大结构图;
图5:为光导纤维管连接结构图;
图6:为放大再显器的示意图;
参照附图1,本实用新型由光导纤维管1、连接扣2、放大再显器组成。光导纤维管1为纤维圆管,连接扣2一端用于连接照相机取景窗口,另一端与光导纤维管1相连。景像由照相机取景口通过光导纤维管1的传递输送到连接于光导纤维管1另一端的图像放大再显器3中,通过人眼观察以便纠正景像,达到满意的照相技术效果。
从图2和图3可知,连接扣2为一内空的柱体带锥体,与照相机取景窗口连接的连接端4为柱体,中间部分为锥壳。连接端4的顶面6近缘伸出侧面7外平面一定长度,其下粘有密封膜8,两侧面7的端边向内弯曲90度成卡钩9,以便与相机取景窗口的槽口结合,连接端4的底面10上装有活动装置11,底面10的边沿与侧面外平面相差有一定长度,以便卡钩9卡入槽口时方便灵活。底面上有两个对称的长槽12,用于安装活动装置11。活动装置11由舌片13、底片14、用于连接两片的小柱15以及弹簧16组成;小柱15可以通过螺母(钉)的形式连接舌片13和底片14(如图4所示),也可以采用另外的连接形式。安装时,用小弹簧16装入长槽12内顶住小柱15。原始状态时,舌片13的端边与顶面的边缘相齐,底片14的端边与底面的边缘相齐。舌片13的前端为一斜玻下面有手指纹,以便推动舌片前后移动。后端5内表为园锥状,至边缘2/3处有对称的多条调节缝 ,内表前端处有凸齿环17,外表有螺纹,通过对螺母19的拧紧或松开给外表施加压力,后端5可稍微地缩紧或松张,以便连接扣和连接套绕轴1-1作相对转动。
光导纤维管两端分别粘接在连接套18的内表面上,如图5所示,连接套18为一柱体带锥体结构,内部为空腔,前端端面为斜面,前端外表面上有一槽环20,连接套18伸进连接扣2的后端5内腔后,后端5上的凸齿环17与槽环20相配合,在其外表面上有一螺母挡圈25,在螺母19松开状态时,连接套18能绕轴转动。
连接于放大再显器的连接套与连接于连接扣2上的连接套18的结构,形状完全相同。放大再显器包括为锥体的前端和为柱体的后端两部分,后端部分的结构与连接扣2的后端5的结构一致,前端为锥体状,内空,内表面上有三个凹槽环21,分别装有放大镜22,成像毛玻璃23,有一定弧度的软质保护罩24。放大镜的焦距采用7mm时效果较佳。
本实用新型是根据现有照相机照相时存在的技术缺陷改进而成的,连接扣的结构与相机的取景窗口紧密相配,具有摄相方便、结构紧凑等优点,可以普遍用于现有相机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庚军,未经刘庚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248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螺批
- 下一篇:一种室外电视天线阻抗匹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