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使金超细粉碎的金矿地质及化探样品制样机无效
申请号: | 91225464.5 | 申请日: | 199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059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5-20 |
发明(设计)人: | 陆东澜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东澜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300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使金超细 粉碎 金矿 地质 样品 样机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实验室样品粉碎机,属地质技术领域样品制备范畴。
金矿地质样的品位多数为 每顿零点几克到几克(10-3-10-4%),在地球化学探矿中,金的检测限达p.p.b.量级(10-7%),而金往往以独立的自然单体存在于样品中,它的分布极不均匀。样品中金与脉石的物理性质(如硬度、韧性、密度等)差别很大。目前各实验室的碎样机均以冲击和挤压为主要破碎作用力,虽然对岩石的破碎效率很高,然而对具有良好韧性的自然金却不能适应,碎样时存在着选择性破碎,在制得的样品中,金富集在粗粒级部分。由于金的单矿物颗粒稀少,因而无法均匀分散,致使缩分取样失去代表性,造成化验结果波动。给储量计算和异常评价带来很大困难,影响找矿效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过去有人进行了不少研究,一些实验室采用加大缩分样粒径[1],延长磨矿时间[2]等方法,希望将样品粉碎至极细来提高样品的均匀度,可是受到冲击挤压式破碎机性能的制约,无法避免对样品中脉石和自然金的选择性破碎和先被粉碎至泥质的脉石造成的堵样和粘结,阻滞对金的进一步粉碎。因此上述方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一些实验室规定了必须使用200目筛网过筛,以保证样品中金的加工粒度。然而对微金的化探样品,即使全部通过了200目筛网,也不能解决金在样品中的均匀分布的问题。这里用200目筛网孔径φ0.074mm来计算金粒的体积,扣除形状不规则的因素,按体积的三分之一来计算金粒的重量。取10克样品时,只要多占一粒金,就将引起100p.p.b.的误差增量。使用这样的样品所得的化验结果的严重波动也不足为奇了[2]。文献[3]曾对现有实验室碎样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经过优选改进,提高了机器的磨刻破碎作用力,对样品中自然金的破碎有了明显的改善,提高了样品制量,但由于受到机器类型的限制,对微金化探样品还是不能从根本上克服上述困难。苏联的и.я.коротава在1982年发表了利用行星式离心磨,可将石英脉金矿和重选尾矿中的金粉碎到0.001-0.016mm的论文[4]。可是地质样不具备样品全部属坚硬的石英或经过重选分离了细和轻软矿物的条件。行星离心磨的结构也不具备完全消除以上影响的技术特性。笔者曾用一般金矿地质样品在行星离心磨上进行验证,均无法重现上述优良指标。
旧型各实验室碎样机难以碎金的根本原因如下:
1.旧型机以冲击挤压力为主,它对硬脆岩石有较高的破碎效率,然而冲击挤压只能将金压扁但不破碎。破碎样品中的自然金主要靠样品中所含硬质脉石作为磨料在运转中对金的磨刻作用,随着硬质脉石被优先磨细,其磨刻金的能力也逐渐减弱和丧失。
2.研细至泥质化的脉石将阻滞对金的破碎作用。
3.样品中金以独立的自然金存在,含量极低(10-6-10-9),单矿物颗粒相对很稀少,可是旧型机存在对脉石的选择性破碎,金的破碎滞后,使加工以后样品中的金富集在粗粒级部分,难以均匀分布。
4.金的密度比岩石大7倍左右(19/2.7),以过筛控制粒径的方法,金的粒重比脉石重得多,其误差增量相应也大得多。
5.盘磨机刻金力强,但单粒磨样时间极短;棒磨机为连续研磨,但刻金效率慢。
基于以上原因,虽经多方研究制样机性能有所改善,但是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突破。
因此微金化探样品的制备仍是当前的一项技术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将样品中的自然金超细粉碎的碎样机器。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与原有的各类碎样机完全不同的新颖的碎样机器,它由进料斗、破碎室、风力分离装置和沉降室组成,进料斗有封闭式连续喂料装置,破碎室中的磨块与壁和底呈磨擦运动,以风力和筒高控制分离到沉降室中的样品的粒径。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完全不同于各式旧型机的新颖结构,其工作原理如下:1.风力分级
在碎样进行中,达到规定粒级的部分随时被抽出沉降于另室,避免了易碎脉石超细粉碎泥质化对金粒破碎的阻滞作用。
难破碎的自然金将一直留在破碎室,受到更长时间的连续磨刻,直至达到风力可排出的粒径,消除了对自然金选择性破碎的缺点。
风力分级的粒径随着矿物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因而还消除了因为金的密度大造成过筛颗粒误差大的缺点。
2.连续进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东澜,未经陆东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254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