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下燃贯流与水管综合安全快速蒸汽锅炉无效
申请号: | 91226447.0 | 申请日: | 1991-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993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5-20 |
发明(设计)人: | 黄汉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汉生 |
主分类号: | F22B21/02 | 分类号: | F22B21/02;F22B27/04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黎光 |
地址: | 台湾省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燃贯流 水管 综合 安全 快速 蒸汽锅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燃贯流与水管综合安全快速蒸气锅炉。
现有的蒸气锅炉一般不具有水贯流式与水管式双重设计的结构,炉体采用圆筒状设计,燃烧室中具有耐火泥墙及耐火泥隔间的设计方式,故其存在加热较慢、燃烧效率不高、安全性不强且有发生锅炉爆炸的危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乃在提供一种具备水贯流式与水管式双重设计的具有快速又安全的蒸气锅炉,以提高燃烧效率并具有适当的炉压并可防止锅炉爆炸的危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下燃贯流与水管综合新型安全快速锅炉,其特征是采用椭圆形炉体,其具有椭圆状的燃烧室及具有单层双排或多层偶数排的蓄水钢管,且各排蓄水钢管皆呈交叉排列状,并配合有上、下层或上、下层多环的管寄,而在单层内排外侧或多层的内层外排蓄水钢管间皆焊合有自上层或上层内环的管寄往下焊合的焊合钢片至与炉底形成一d距离并形成一热流入口,及单层外排外侧或多层的外层内排外侧的蓄水钢管,并自下层或下层外环的管寄往上焊合有焊合钢片至与炉顶保持一定距离形成一热流出口且在其内外层焊合钢片间形成一热流循环道,而在外层焊合钢片与炉体钢壁间形成一水冷壁,且在炉体钢片外侧再由陶瓷纤维及保温岩棉形成炉体隔热材料层,并配合其他组件而形成本实用新型的蒸气锅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其他措施来实现:本实用新型其中内层焊合钢片与炉底形成一d距离,其中离燃烧机愈近,其距离d愈长,相对地离燃烧机愈远其距离d愈短,可使炉内热流平均顺畅,使炉压适中。
本实用新型其中该具有内、外环管寄的锅炉,其内、外环管寄形成上、下斜向排列并保持互通的设计结构,可使多排的蓄水钢管其各排的间距皆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特点,为采用椭圆状的炉体设计,使燃烧机火焰在燃烧室不需耐火泥墙及耐火泥隔间的设计情况下,火焰不直接接触蓄水钢管,而可减少蓄水钢管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特点为无耐火泥墙及耐火泥隔间的设计,而可减少炉内辐射热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特点,为其内层焊合钢片为前短后长,使其热流入口为前大后小,以配合火焰所在位置的热气量,形成最佳的热流循环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点为具有一由外层焊合钢片及炉体钢片所形成由上往下的热流回收水冷壁,使热流回收效率达到最佳的效果。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或积极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其特点为炉体采用椭圆状的设计,且在燃烧室中不具有耐火泥墙,可藉由燃烧机所喷出的长焰充满整个燃烧室,且在无耐火泥墙及耐火泥隔间的设计方式,可视火焰长度决定炉体椭圆长度,避免火焰直接接触蓄水钢管,而其蓄水钢管可为双排交叉排列状或双数多排亦为交叉排列状,且其上、下管寄可因蓄水钢管的排数而形成上、下层各为单环方式或上、下层为多环互通方式,且其内层焊合钢片,为采自上层管寄往下焊合至与炉底形成一d距离并形成热流入口,使内层焊合钢片为前短后渐长状,使热流可做最平均的循环,而在外层焊合钢片是自下层管寄往上焊合一定长度,使其外侧具有一热回收作用的水冷壁,且具有一热流回收道及外层由炉体钢片焊合后再由一层陶瓷纤维及保温岩棉做最佳的断热隔离。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特征有进一步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立体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断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断面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部分立体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图。
请参阅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剖视图及断面剖视图。图中所示,本实施例1乃较适合于小型蒸气锅炉结构的设计,其中炉体1是采用椭圆状,及无隔间的设计,使炉压形成最适中,但可提高其燃烧效率;又燃烧室是依炉体的形状而形成椭圆状,且燃烧室11是视燃烧机M喷出的火焰M1长度,而决定炉体燃烧室的大小,因此即使在无耐火泥墙的情况下,亦可避免火焰直接接触蓄水钢管,以防止钢管被火焰直接接触燃烧过热而受损,而其蓄水钢管2是采用单层双排交叉排列状而形成内排蓄水钢管21及外排蓄水钢管22(如图2所示),而蓄水钢管内其具有一定高度的蓄水量,而其余空间则配合上层管寄31以储存蒸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汉生,未经黄汉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264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业锅炉自动点火装置
- 下一篇:维修升降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