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燃式煤气发动机的防爆进气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1226631.7 | 申请日: | 1991-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034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8-26 |
发明(设计)人: | 葛立奎;孙宝彩 | 申请(专利权)人: | 葛立奎 |
主分类号: | F02M21/04 | 分类号: | F02M21/04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山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承华,卫凌秋 |
地址: | 03000***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 煤气 发动机 防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式煤气发动机的防爆进气装置。
将汽油或柴油机作一定的改装用于天然气或煤气为燃料的内燃式发电机组或双燃料发电机组,近年来在国内有一定的发展。在改装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是发动机进气系统中的混合气几乎无一例外的发生爆炸(或称放炮),其严重程度致使发电机组无法运行,甚至破坏了机器。这一问题已成为煤气发电开发工作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国内山东淮坊柴油厂等开发的煤气发电机组的进气装置如图1所示:煤气A通过调节阀1后入混合器5,空气B也经过联动调节阀1进混合器5然后进入总管道2、多缸机分布总横管3及分缸支管10,经气缸盖7上面的气门6进入气缸8,空气与煤气混合物在汽缸内压缩后经电火花点燃爆炸作功。由于总管2、总横管3及分支管10中都充潢了大量的处于爆炸极限内的煤气空气混合物,所以也常常在缸外进气系统中出现爆炸且极为严重。也有采用双管双阀的进气装置的,如图2所示:煤气A和空气B经阀1调节后经支管10至双气门6后入气缸8,由于双气门缸盖比单气门缸盖大的多,则原柴油机、汽油机的缸盖都不能用了,需要更换,改动面太大,致使经济上和技术上不易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安全可靠的通用的内燃式煤气发动机的防爆进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特征在于将原混合气总管及多缸机分布总横管用隔板隔开,使空气和煤气不混合,再在支管内套入插管,在其端部设多孔混合器,使处于爆炸极限的空气和煤气的混合物充满的空间尽可能缩小,仅在进入气缸前的气门处使二者充分混合,从而达到安全防爆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3所示:煤气A经调节阀1进入被隔板11隔开的总管2和分布总横管3的一部分导管容积内,空气B经送风机9阀1至总管1和分布总横管3的另一部分导管容积内,支管10内套插管4及其端部的多孔混合器5,空气从插管导入,煤气从插管4外环形空间中导入,经混合器5充分混合后直接通过气门6进入气缸8。所说的插管端的混合器为气门式混合器。所谓气门式混合器如图3所示,它由两部分组成,外面是一个圆柱形的盖帽,帽前端有很多的小孔,用于煤气在空气中的充分混合,里面是一个与进气门6相同结构的气门,该气门与进气门6同步或异步开关,特别是对于含氢较多的煤制煤气必须异步开关,其作用在于避免空气与煤气互串而在进缸前形成可爆炸的混合气,同时又达到进缸后立即混合均匀的目的。
使用结果表明,对不同功率的内燃式发动机-发电机组基本上无放炮现象,或有极微小的单缸放炮现象,根本不影响煤气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
由于其改进仅仅是在国产煤气发电机组的总管及发布横管上加一隔板,设置插管及混合器,所以通用性强,改装简单且费用低廉,便于大面积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山东维坊柴油机厂煤气发电机组进气装置。
图2为双管双阀进气装置。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进气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葛立奎,未经葛立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266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