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高车把杆闸无效
申请号: | 91227559.6 | 申请日: | 1991-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051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6-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健 |
主分类号: | B62L3/02 | 分类号: | B62L3/02 |
代理公司: | 南宁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黎明天 |
地址: | 530022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车把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传动装置,尤其是一种自行车高车把杆闸。
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自行车生产王国,国内市场每年的自行车需求量有3000多万辆,近年来,各种女式自行车及各种新款式的自行车纷纷推出,产量日趋增大,形成了国内自行车市场的百花齐放。数以亿计的的骑车者,特别是广大的女性骑车者更要求自行车新颖、美观、质好。尤其在女车高车把与掣闸方面,迫切希望实现美与安全可靠的协调,既希望保留高车把的美感和舒适,又希望配以杆闸(即俗称的“硬闸”)的安全可靠性。配以高车把的女车既美观、又使骑车者感受舒适。目前传统的杆闸结构仅适应于平车把,其在传递掣动力及使用维护方面的简单、安全可靠的优点无法配以高车把使用。配以高车把使用的“线闸”(即俗称的“软闸”)虽然外观美,但由于结构复杂、造价高、加之我国目前生产的线闸在材料和制造技术方面尚未过关,在使用中经常发生断线,掣动失灵的事故,且维修更换麻烦,广大女性和中老年消费者为保安全,在杆闸和线闸的使用方面普遍选择前者,由此而采用杆闸的女车只能配平车把,既破坏了女车整车之协调美,又影响了骑车者的舒适感,消费者为此深感遗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适合装配于各类女式自行车、老年人自行车以及少年运动车等采用的高车把用杆闸,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目前采用的杆闸(硬闸)结构是把横管与把立管垂直焊接成一整体,左右小把各为一整体,而线闸(软闸)则是把闸把套接在把横管的两扶手端,其掣动力的传递是靠钢丝绳来进行。根据高车把外形的特点,本实用新型将车把两边杆闸小把由传统的一条分为两段,为保持小把转动的稳定,小把短段采用2只闸把托架支承,在立把段用1只闸把托架作为小把长段的支承及导向,小把的长、短段中间采用万向节联接,克服了杆闸小把在高车把弯曲处的掣动死点,使小把手握闸把处的摆动转为小把短段的转动得以实现,进而实现了杆闸掣动力的传递,使刹车得到保证。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杆闸组合A视图
如图,(1)为高车把把横管,本实用新型的杆闸小把为分段式,长段(2)与短段(6)中间用万向节(4)联接,左右对称。(3)、(5)、(16)构成闸把托架组,将(2)、(6)固定在(1)上,起支承闸把及导向作用,左、右各3个支承点对称,原硬闸为2个。右闸簧(7)套接在杆闸小把(6)上,并卡住右拉板组件(8),保证拉板组件工作后复位,同理,左闸簧(13)则卡住左拉板组件(14),(8)与(14)用于掣动前后闸,(6)与(8)的联接为方形榫孔套接,端头用螺母固定,把横管(1)与把立管(12)通过夹紧螺栓组(11)垂直固定,组成高车把主体。把心螺杆(9)、把心垫圈(10)及把心螺母(15)作为一个组合整体将把立管(12)有效地固定在车架前叉内。杆闸小把的轮廓外形曲线与高车把的轮廓外形曲线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高车把杆闸与普通车把杆闸的一个突出区别就在于普通车把左右杆闸小把为一条完整结构,而高车把杆闸小把则为分段式,长、短两段中间用万向节联接,这样就克服了整体小把在高车把弯头处摆动的死点。工作时,以杆闸右部分为例,手握杆闸小把的手把端(长段2)带动杆闸小把(6短段),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由于小把(6)与右拉板(8)为方形榫孔配合,故当小把转动时带动右拉板(8)同向旋转,使其下端上升,整个右拉板组件向上,拉紧了掣闸杆,使刹车得以实现,松开手后,右闸簧(7)把(6)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直接带动右拉板组件(8)复位。左边与右边的工作原理一样。
根据国家标准GB3563~3593-83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部《自行车质量考核办法》的有关规定,本实用新型经试验测试,掣动效果达到了规定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高车把杆闸与高车把线闸相比,既克服了其容易断线,掣动失灵、维修麻烦的不足,保留了原平车把杆闸使用安全可靠、维修简便的优点,又保持了高车把造型美、骑行舒适的特点,且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健,未经王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275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