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固化模块电子镇流器无效
申请号: | 91228584.2 | 申请日: | 1991-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245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8-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孚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孚望 |
主分类号: | H05B41/29 | 分类号: | H05B41/29 |
代理公司: | 宁夏发明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姬竹莲 |
地址: | 750021 宁夏回***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化 模块 电子镇流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荧光灯的固化模块式电子镇流器。
发明人已申请了名称为“荧光灯电子镇流器”,申请号为90218392.3的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价格便宜、抗干扰性强、振荡线圈设计合理、工作可靠的荧光灯电子镇流器,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
1、采用触发二极管及锯齿波电路使灯管瞬间点燃,而我国目前生产的各种荧光灯均属预热启动型,如果灯丝不进行预热,进行瞬间冷态启动,将造成灯管端头早期发黑。目前为了解决该问题有采取在荧光灯灯丝两端并接二极管的措施,其弊端在于在通电状态下取掉灯管后,电路谐振,使镇流器极易损坏。
2、开关三极管工作状态仅靠调整三极管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阻值及振荡线圈匝数,这样很难保证三极管工作在最佳状态,外电高于或低于正常电压时,三极管可能进入放大区,其损耗增大,如设计成深饱和状态,虽解决了易进入放大区的问题,但由此而带来的开关区时间加长,同样增加了三极管的损耗,点燃小功率灯管时发热不明显,点燃大灯管时,三极管发热较严重,必须要加装大的散热片,否则寿命很短。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灯丝有预热,能延缓启动时间,减小启动电流,延长灯管寿命,开关三极管损耗小,抗干扰性强、工作可靠的一种固化模块电子镇流器。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该实用新型包括输入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启动电路、振荡电路、负载谐振电路,在振荡电路中接入加速电容C5、C6,启动电路中接入缓冲电容C3、C4,整流滤波电路启动电路,振荡电路部分集中封闭成外露接线柱的固化单元。
结合实施例及其电路图详述本方案:
图1是该实用新型固化模块部分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该实用新型全电路原理图。
图3是固化模块的外形示意图。
图4是扼流圈外形示意图。
图1中,(2)是整流滤波电路,整流滤波电路(2)是由D1-D4二极管组成桥式整流电路,C1、C2为抗干扰电容。(3)是启动电路,启动电路(3)中,接入缓冲电容C3、C4,C3、C4缓冲电容一端分别通过电阻R3、R5与三极管BG1、BG2基极相接,另一端分别通过振荡线圈L1、L2与BG1、BG2发射极相接。缓冲电容的作用在于使BG1、BG2三极管逐渐导通,使得灯管灯丝有一个预热的过程,起到了延时启动的作用。(4)是振荡电路,R1、R2、R4、R6和D7、D8为开关管BG1、BG2上下偏置,R3、R5为基极电流调整电阻,L1、L2、L3为振荡线圈,综合调整以上元器件有利于使BG1、BG2工作在最佳状态,C5、C6为加速电容,两端分别与BG1、BG2的基极与发射极相接。D5、D6二极管起阻尼作用。图1中所示的电器元件用环氧树脂封固在塑料外壳内集中封闭成为一个固化模块,仅仅外露八个接线柱,如图3所示。图2中,(1)是输入电路,输入电路(1)中,F0.5A为熔断器,D为过压保护二极管,Q为温度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电感L1、C1电容组成吸收回路。(5)是负载谐振回路,由扼流圈L2和谐振电容C4组成串联谐振电路,扼流圈L2使用螺纹磁芯,如图4所示。图中C2为电源滤波电容,C3为耦合隔直电容,BG1、BG2为振荡回路(4)中的二个开关三极管,标有1-8个接线柱的方块为图3所示的固化模块,DG为荧光灯管。
该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在开关管BG1、BG2基极与发射极间并接加速电容,能加速提高转换速率,降低开关损耗,能吸收be结尖脉冲,保护be结,同时当镇流器温度升高时,其电容容量下降,使谐振频率升高,扼流圈电感量增大,输出电流减少,温升降低,故而有自动补偿作用。
2、采用接入缓冲电容的软启动技术,启动时间大于0.4秒,对灯丝有预热,电流冲击小,可大大延长灯管寿命,在通电状态取掉灯管DG或灯丝断路,电子镇流器仍然安然无羔。
3、将全部控制部分封装为一个固化模块,工作可靠,抗干扰性强。
4、扼流圈采用螺纹磁芯,克服了通常采用E形磁芯调整间隙不足、不便的缺点,为大量生产提供了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孚望,未经王孚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285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