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自动排液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1229019.6 | 申请日: | 199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262U | 公开(公告)日: | 1992-11-11 |
发明(设计)人: | 白晓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七二○厂 |
主分类号: | B01D33/04 | 分类号: | B01D3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101***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自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真空固--液分离机械系统中的真空自动排液装置。凡是利用真空方式对固--液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机械系统均可采用该装置自动排液,尤其是与水平真空带式过滤机配套使用。
现有的机械式真空平衡排液装置(如图2),存在下列问题:一是由于采用机械式杠杆结构来实现下列操作,抽液时上下腔真空平衡,排液时使上腔保持真空,下腔真空与大气压切换。由于结构复杂,在制造上很难保证动作的准确性达到设计要求。排液时常有真空泄漏到下腔,使下腔的排液受到影响,甚至不能正常进行。二是推动杠杆系统动作的浮子是直接浸泡在滤液中的。对于腐蚀性滤液,浮子受腐蚀后,就不能按设计要求动作,导致排液不能正常进行。三是由于浮子的形状和体积在设计时已确定,它所产生的浮力将由滤液的比重来确定。因此对于不同比重的滤液排液的位置就不一样。比重较大的滤液在不到设计位置时就排液,对比重较小的滤液,超过了设计位置可能还不排液。因此现有的机械式真空平衡排液装置对滤液的化学性能和比重适应性差,工作稳定性差,维修不便,使用寿命也较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真空自动排液装置。它能克服机械式真空平衡排液装置存在的不足,使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性提高,对滤液有良好的适应性,维修方便,便于批量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在罐体1的内腔设置一块有一定斜度的隔板2将罐体内腔分隔成上腔3和下腔4二个部分,上腔侧面有一个抽液管5,顶部有一个抽真空管6,在上腔靠近隔板2下端的罐体上设有一个带有橡胶密封活门的内排液口7,在下腔靠近隔板2下端的罐体上开有一个通孔13,另有一个固定的罐体侧面将内排液口7和通孔13封密起来且可作观察孔的侧罩10。罐体下腔底部设有一个带有橡胶密封活门的外排液口8和四个支座9使罐体处于直立的工作位置,下腔的侧面装有液位计12。上腔的侧面也装有液位计11,上腔顶部有一根一端与上腔相通的管14,另有一根一端与下腔相通的管15,它的特殊之处是:管14和管15它们的另一端是通过一个二位三通电磁阀16相连通的,管15可以从罐体1内部通过隔板2与上下腔相通,也可以从罐体1的外部与下腔相通。下腔液位计12上装有一个红外光液位传感器17,它的位置可以在液位计12上自由调整。另有一个通过电气控制线路(如图3)与二位三通电磁阀16和红外光传感器17相联系的红外光放大器18。
改进后的真空自动排液装置,取消了复杂的机械式杠杆--浮子真空平衡控制机构,使结构更为简单,制造更为方便。其液位控制采用非接触式红外光传感器,不受滤液化学性质及比重的影响,排液高度可以灵活调整,反映灵敏。排液时,下腔真空与大气的切换用一个二位三通电磁阀来实现,结构简单动作准确可靠,且便于维修,使用寿命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机械式真空自动平衡排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气控制原理图。
现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如下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七二○厂,未经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七二○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290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开放式免维护铅酸蓄电池
- 下一篇:自调高度牵引防治睡眠两用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