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瓦斯热水器的进气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1229803.0 | 申请日: | 1991-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654U | 公开(公告)日: | 1992-11-11 |
发明(设计)人: | 黄桂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桂森 |
主分类号: | F24H9/20 | 分类号: | F24H9/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台湾省台中县东***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瓦斯 热水器 控制 装置 | ||
一般的瓦斯热水器,大都具有图1所示的基本结构型态,其中,受水盘1的杆10所触动由杆11、阀门12、弹簧15构成的启闭机构,系以阀门12控制着瓦斯由进气管20进入主体2内的孔21,杆11则以横杆13控制触动电子线路工作的微动开关14,而主体2内,在孔21后的瓦斯通路22上,设有一瓦斯流量调节杆25,通路22与主火出气管23连通的通孔24,系以压差盘4的阀门41控制启闭,而主火出气管23则连结着主火喷嘴3。
就未使用前的状态而言,热水龙头未打开,水盘1的杆10不往上凸伸,阀门12藉弹簧15紧密封住孔21,压差盘4亦以阀门41封闭着孔24,而未激磁的电磁阀43所控制的阀塞44,系不封闭入气孔45(即电磁阀43为常开式电磁阀)。
当扭动热水龙头,即造成水盘1的杆10上升,除藉与杆11连动的杆13触动微动开关14,使设于母火喷嘴5旁的点火电极50产生放电现象外,并打开阀门12,使瓦斯由管20得以导入于通路22中,且续由管路42进入电磁阀43开启的入气孔45,除由出气孔46经管52流至母火喷嘴5而流出接受点火电极50点燃成母火外,并因电磁阀43内部与压差盘4左侧空间亦充满瓦斯,则由于母火被点燃,感应电极51接受火焰讯号经电路运行操作而使电磁阀43激磁,以阀塞44封住入气孔45,阻止母火瓦斯的流入,将导致压差盘4内部膜片左侧空间所存留的母火瓦斯渐渐燃烧用尽,致此侧内部瓦斯压力消失,因而,膜片右侧空间藉与通路22相通取得的瓦斯压力大于左侧空间,将推动阀门41左移,使通路22中的瓦斯由孔24流至主火出气管23再流向主火喷嘴3,接受母火引燃,即得到主火,母火则因无瓦斯供应,用尽所存瓦斯后,便熄灭。
简言之,习用瓦斯热水器,系以水盘1的动作,经杆10、11的连动而打开孔21让瓦斯得以流入至通路22中,及经杆13触动微动开关14而便电子线路作点火的动作。因此,水盘1系扮演着一重要角色,现今瓦斯热水器可说是皆具有如图1所示水盘1等的机构。
唯习用水盘1因系使用橡皮膜片16受水压推动,在反复操动下,橡皮膜片极易破裂,因而造成水盘的故障。再者,水盘杆10的滑动,系为直线运动,运动行程大,故受止漏环17的摩擦阻力亦大,因而水压压力需大,使水盘足以运行操作,从而在水管管线末端的小水压地区,此水盘将无法运行操作,用户需另备加压马达,如是即增加使用者的负担及不便。
因此,扮演热水器瓦斯进气控制的水盘,乃存有缺失而有待改善。
有鉴于此,创作人遂积十数年瓦斯器具生产制造经验及发明创作的心得,潜心研究而开发出本实用新型,期提高器件的使用效能,以便于消费者运用。
如图2所示,系本实用新型装置6取代习知水盘1而结合于习知主体2等诸组件的说明图,虽图式中主体2等的结构,其型态略异于图1,但其运行操作功能乃完全同于图1故赋予相同的编号,且省略其说明。至于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6,其目的,亦在于推动杆11右移,使得进气管20中的瓦斯得经打开的阀门12,而由孔21进入通路22中,使得其后的各组件遂行其功能。唯控制装置6如何驱动杆11的移转?结构装置又如何?比较于习知水盘的优越性又如何?皆将配合图3本实用新型未动作前的纵剖视结构图、图4系图3上部剖视横断面结构图、图5系图3动作后的结构图,及图6系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的浮筒与曲形杆相对关系的立体图等诸式,详加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3、4、6所示,控制装置6的装置本体61,系由一垂直的进水管62及横向的出水管68所构成,其中,进水管62的中空内部适当处,形成有一阶梯部63,因此,该中空的内部,系为上方窄下方宽的不同内径,并在上方置入可在垂直方向滑动的浮筒64,下方则设有一水量调节杆60,浮筒64系为一上端封闭只留一小孔66而端为开放之中空体,该浮筒64筒壁在下端则形成一向外延伸的凸缘67;出水管68左侧开放端所相对的右端,系为封闭,乃穿套有一曲形杆7横向部分的轴杆70,该轴杆70有一端系突露在外并连结着一施力臂71,且该端设有一止漏环72作为密封止水用,且穿套有一弹簧73,弹簧73的一脚74系固定于装置本体61上,另脚75则压制于施力臂71上,轴杆70在出水管68的内部,系固定着起动臂69的一端,起动臂69的另端则触于浮筒69的上表面,如是则为本实用新型控制装置6的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桂森,未经黄桂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298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