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耕式水下清淤机无效
申请号: | 91230648.3 | 申请日: | 199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747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7-01 |
发明(设计)人: | 钱谓彬;李战;常祝衡;周长明;徐林伯;宋丰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地方国营泰兴渔业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E02F3/18 | 分类号: | E02F3/18 |
代理公司: | 江苏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沈根水 |
地址: | 225434***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耕式 水下 清淤 | ||
本实用新型给出的是一种可广泛应用于鱼、虾塘、河道、码头、水库等水下土方作业的工程机械装置——旋耕式水下清淤机。
已有技术如挖泥船,其形式有铲吸式、抓扬式、链斗式、绞吸式,它们均有较复杂的传动机构,以致体积庞大,造价昂贵,不能被一般用户所接受,还有潜吸式水下清淤机,这种结构虽有体积小,造价低等特点,但因无破硬土装置,其适用性受到一定的约束,又如犁吸式水下清淤机,它的动力是由两台柴油机提供,由于采用柴油机驱动,噪音大,起动难,故障多,加之犁吸头破硬土能力较差,不适应既要清淤又要求挖深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破硬土的能力,并且其结构要简单合理、使用要方便,采用电机驱动,省去复杂的传动机构,噪音要低适应性强的旋耕式水下清淤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结构如附图1所示,它包括动力船和输泥管二大部分;动力船是由两只全封闭的浮体,通过横梁连接而成,动力船上设有吸排泥系统,该系统有旋耕吸头、吸泥管、泥浆泵、排泥管中转架。旋耕吸头(图2所示),它的结构是在前部设有浮箱10、角度调节板19,内部设有旋耕刀24,中部设有旋耕刀的传动箱29和浓度调节装置27,尾部设有集泥斗31和排泥锥管25,锥管处设有格栅30。旋耕吸头通过转向拉杆与船体相接,在船行走时,旋耕吸头的旋耕刀破土造泥,泥浆泵吸进,通过输泥管和中转架实现定点连续排淤。动力船上还设有行驶装置和吸头升降机构,行驶装置主要有可变螺距螺旋桨和舵,前者是调节航速,后者是调节航向的,吸头升降机构主要有蜗轮箱,它通过钢丝绳固定在吸头的吊环上来控制吸头的升、降。动力船的动力靠四台电机提供,其中一台驱动泥浆泵、一台驱动控制吸头升降的蜗轮箱、一台驱动挂桨、一台驱动旋耕刀。在旋耕吸头的前部设有浮箱、角度调节板,其浮箱是为了保证整个吸头不陷进淤泥避免吸头闷吸,角度调节板是用来调节吸头最佳破土角度。它内部设有的旋耕刀,中部设有旋耕刀的传动装置和浓度调节装置,尾部设有集泥斗和排泥锥管,锥管处设有格栅防止杂物入泵体。泥浆泵设在动力船前部,它的入口通过动力船下部的吸泥管与吸头相接,泥浆泵的出口通过排泥管与中转架相接,中转架保证船体作360°方向连续旋转。输泥管有软管和浮子,它通过抱箍连接而成,其一端安装在中转架回转管上,另一端设在排淤点。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上图是正视图、下图是俯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吸头结构示意图(左图是正视图、右图是左视图)。
图中的1是龙门架、2是泥浆泵、3是拦杆、4是配电箱、5是电机、6是滑轮、7是中转架、8是晴仑管、9是吸头、10是浮箱、11是小横梁、12是蜗轮箱、13是挂桨机、14是拉杆、15是窗门、16是横梁、17是橡胶管、18是船体、19是角度调节板、20是减速机、21是电缆线、22是链轮、23是链条、24是旋耕刀、25是锥管、26是拉杆轴头、27是浓度调节装置、28是联轴器、29是传动箱、30是格栅、31是集泥斗。
本装置省去了复杂的传动机构,采用电机驱动,避免了柴油机驱动起动难,噪音大的弱点,同时采用新型吸头,不仅能清淤而且能挖深,即有较好的破硬土能力,该机结构虽简单但非常合理,可在水下作业使用显得也很方便,减轻了劳动强度,改善了劳动环境,效益显著,可广泛适用于鱼、虾塘、河道、码头、水库等的水下清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地方国营泰兴渔业机械厂,未经地方国营泰兴渔业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306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货运紧绳机
- 下一篇:轮式无动力行走液压挖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