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话话筒用的抗菌防护网膜无效
申请号: | 91231015.4 | 申请日: | 199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235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8-05 |
发明(设计)人: | 唐木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木章 |
主分类号: | H04M1/17 | 分类号: | H04M1/1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4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话 话筒 抗菌 防护 网膜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健防护用品,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话话筒用的抗菌防护网膜。
电话是现代最普及的通讯工具之一,无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或者部队、学校都大量使用电话。特别是公共场所的公用电话,使用者中不可避免的患有传染病,在讲话过程中各种病菌随着唾液飞溅到电话受话筒上,然后健康人再使用就会造成感染。目前对于电话的消毒、杀菌,还没有广泛开展这项工作。有些条件好的单位,用酒精或消毒液擦拭话筒,这种方法只能暂时清除话筒上的病菌,时间不常又发生新的感染病毒。因此解决电话传播病菌感染,已是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能够杀菌、消毒,防止病菌传播感染的电话话筒用的抗菌防护网膜。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由中纺AB抗菌防臭纤维织物组成,其特征是在形状与电话话筒受话孔端面相似的中纺AB抗菌防臭纤维织物的一个表面沿着周边上,有一圈可贴于受话孔端面的不干胶膜。
下面附图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四种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后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后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后视示意图。
图1-图8中所标的符号表示如下,不干胶膜1、中纺AB抗菌防臭纤维织物2。
电话话筒用的抗菌防护网膜是按照电话话筒的形状设计的,绝大多数的话筒为园形或者是方形的,所以中纺AB抗菌防臭纤维织物2的形状为园形或者方形。不干胶膜1为不干胶纸、不干胶塑料薄膜或者是一层不干胶。
从图1、图2给出的实施例1、结构是中纺AB抗菌防臭纤维织物2为园形,不干胶膜1为不干胶纸,中纺AB抗菌防臭纤维织物2贴在不干胶纸上。图3、图4给出的实施例2,不干胶膜为不干胶塑料薄膜。
图5、图6给出的实施例3,结构是中纺AB抗菌防臭纤维织物2的形状为方形,背面有不干胶纸或者不干胶塑料薄膜。图7、图8给出的实施例4,是在园形的中纺AB抗菌防臭纤维织物的一面上涂有一圈不干胶。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根据中纺AB抗菌防臭纤维织物的抗菌原理。这是中国纺织大学的专利产品,是通过化学反应在晴纶纤维上分别接上两个抗菌基团,对细菌的杀伤具有协同作用,抗菌效果良好。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青敏株、青耐株)、白色葡萄球菌、白念株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肠炎杆菌、伤害杆菌等十个菌种,都有明显的抗菌效果,且抗菌速度快,一般在三十分钟内可见效。同时它还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高温、耐洗涤。经上海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测定,它对人体未发现毒性反应,对皮肤未见过敏和刺激反应,使用安全。本实用新型经过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测试,用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12种细菌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对上述细菌均有较好的抗菌作用,细菌与本实用新型接触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即死亡,故对细菌污染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另外,由于这种中纺AB抗菌防臭纤维织物在受话孔表面,是否影响通话,又经过邮电部第一研究所电声实验室测试,加抗菌膜,发送参考当量影响在0.5dB之内,对发送频响基本上无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工艺方便,使用时贴在电话话筒受话孔端面即可,抗菌效果明显,保持时间长,更换方便,解决了电话传播病菌感染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木章,未经唐木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310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