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体燃料炉具的燃料自动供给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1231740.X | 申请日: | 199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165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7-15 |
发明(设计)人: | 吴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勇 |
主分类号: | F24C5/02 | 分类号: | F24C5/02 |
代理公司: | 益阳地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夏宗福,汪惠平 |
地址: | 4132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燃料 炉具 燃料 自动 供给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液体燃料炉具的燃料自动供给装置。
当前,市场上流行的家用炉具种类较多,有气体燃料的炉具、有液体燃料的炉具等等。对于通用的液化石油气炉或灶具来说,其石油气都是带压液体形式储存,均需耐压钢瓶。燃料的供给均是由钢瓶内的汽化压力将石油汽化气送往炉具的燃烧器燃烧。目前,市场上又出现了以甲醇为燃料的民用合成燃料,是一种常压储存的液体燃料,使用这一类的燃料,需要用人工打气加压,如小液化气罐对燃料箱内加压的汽化炉,其操作使用十分不方便;还有一种利用加热空气,利用空气受热膨胀的原理,对燃料箱内加压,其压力太小,汽化不完全,燃烧不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需要对燃料箱内进行人工充气加压,而靠液体燃料自身汽化,自动产生压力的燃料供给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即利用液体燃料汽膨胀而产生压力的原理,设计燃料箱时,构成液体燃料汽化循环系统。燃料箱内的液体燃料由输送管输出后,分成两路,一路受热汽化后回到油箱,对燃料箱内加压;另一路受热汽化后喷入炉膛燃烧。形成常压液体燃料炉具的燃料自动供给装置系统。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解决方案,使常压液体燃料炉具的燃料自动供给成为可能。同时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燃料箱内不需用人工充气加压;(2)火苗兰色、火力大,热效率高;(3)与石油液化气相比,液体燃料常压储存,省去了压力钢瓶,而且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总装剖视示意图(省略了双头灶的另一头)。
图2、本实用新型汽化腔4的主视图。
图3、图2的A-A剖面图。
实施例1:
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现对照附图进一步予以详细说明。燃料箱〔9〕的底部设液体燃料输送管〔10〕,向双头灶的两头延伸,到炉膛〔8〕下,拐弯向上,再由三通接头〔14〕分叉成两路,一路进汽化腔〔4a〕,另一路进汽化腔〔4b〕。汽化腔〔4a〕连通螺旋形汽化管〔5〕,汽化管〔5〕从炉膛底下弯曲到炉膛〔8〕的外围向上,接盘在炉头〔3〕上的环形汽化管〔7〕。汽化管〔7〕的另一头接喷汽管〔2〕,喷汽管〔2〕上安阀门〔1〕。汽化腔〔4b〕连通加压汽化管〔6〕,该汽化管从炉中心向下,再弯到燃料箱〔9〕的上部,进入燃料箱的空间部分,以施加压力。在燃料箱的下部安装一根预热输液管〔12〕,管路上装预热燃料阀门〔11〕,其预热燃料送到预热燃料盘〔13〕,该盘中间穿孔,焊接或丝扣连接于三通〔14〕,本例为焊接连接。由电子打火阀〔15〕打火点燃燃料。
汽化腔〔4〕的结构如图2、图3所示,它是一个双层环状圆筒,形成环状汽化腔〔4a〕和〔4b〕,两腔之间互不相通,各腔上部的内环壁上开孔,分别接螺旋形汽化管〔5〕和加压汽化管〔6〕;各腔下部的内环壁上开孔,分别与三通〔14〕的一端焊接,以接通液体燃料。在外圆筒的下部开长方形孔〔4c〕,在内圆筒的下部与长方形孔的相应位置开2-4个小孔〔4d〕,本例开2个孔。长方形孔和小孔开在两汽化腔之间,与两汽化腔〔4a〕和〔4b〕均不相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勇,未经吴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317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行轻便轮椅车
- 下一篇:可作炉或灯的自动压力汽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