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免阀泛量自恒移液器无效
申请号: | 91233038.4 | 申请日: | 1991-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990U | 公开(公告)日: | 1992-11-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志强 |
主分类号: | B01L3/02 | 分类号: | B01L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依文 |
地址: | 2000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免阀泛量 恒移液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液器,特别涉及一种免阀泛量自恒移液器。
目前实验室所使用的“可调式自动定量加液器”或有关类似的化学分析仪器都能自动定量汲取一定量液体,给大批量的持续定量加液带来了方便。但由于这些自动加液器通常都是由针筒——作为活塞兼作泵来汲取或压送器件;针阀——作为输液管路的调节器组成,这些另件的制作工艺要求很高,在使用前且需要调整,并往往会因为各另件动作不协调而使取液精度受到影响,除此之外,取液时会随着取液量的大小而改变取液精度,使误差不稳定,给数据分析带来一定的困难;并且由于实验室中所用的往往是腐蚀性溶液,针阀受到腐蚀后也会影响取液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免阀泛量自恒的移液器,这种移液器不采用针筒、针阀结构,可分级调整容量,取液时能自动定量、误差稳定、溶液对它的腐蚀也不会影响取液精度,制作简单、清洁、维护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免阀泛量自恒移液器包括一有盖的软体容器,导管及一量杯;其中软体容器的盖子底部有一通孔,导管的下端从其中穿过并伸及所述软体容器内并接近其底部;导管的上段具有外螺纹,所述量杯的底部有一螺纹孔,导管上端拧入螺纹孔并伸至量杯内。
本实用新型的免阀泛量自恒移液器同现有的移液器相比,结构简单、无针筒、针阀结构,制作工艺简便;可分级调整容量,故取液范围广;取液时都为满刻度取液,误差稳定,并且溶液的腐蚀也不会影响它的取液精度。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免阀自恒移液器的实施例进行描述,以进一步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移液器的结构的理解。
图1为现有的移液器。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移液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移液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缓冲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请参阅图1,图中所示为现有的移液器结构。吸液时,将活塞7向上拉,由于针筒管6内的压力减小,使针阀5a上浮而打开进口A,这时由于外界的压力下降针阀5b关闭出口B,此时溶液进入针筒管6,拉动活塞直至针筒管6吸取到所需体积的溶液;排液时,将活塞7向下推,由于针筒管6内的压力增大,使针阀5a关闭进口A,针阀5b由于压力差而打开出口B,推动活塞7直至所取溶液排完。这种针筒、针阀结构复杂,制作工艺很高,受到溶液腐蚀后会使各部分另件动作失调;取液时误差也不稳定。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免阀泛量自恒移液器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它包括软体容器1和导管2,软体容器1上盖有带中心孔的盖子11,导管2下端从盖子11的孔中穿过并伸及容器内近其底部处,导管2的上端有一段外螺纹;一量杯3通过其底面上的内螺纹孔拧合在导管2的外螺纹段上,量杯3和导管2的结合部有密封垫(图中未示出)密封,以防液体泄漏出容器。位于量杯3底部与盖子11之间的导管螺纹段上配合有一可调节又随时依托量杯底的止动螺母4。取液时,对软体容器1施加压力,容器内的液体通过导管2压送出其上端管口,而进入量杯3内,这种持续进行直至量杯3内的液体超过上管口;然后取消对软体容器1的加压,在瓶内即会产生负压,超过管口的液体被反吸到瓶内直至量杯内液体与管口齐平,再由大气补充瓶内负压使瓶内气液两相平衡。取用时只需将瓶倾倒就可,而瓶内的气液两相平衡瓶内的液体也不会流出;为了保险起见,也可把导管上口设计成端部封闭而在端部沿径向开一圈微孔,使加压时液体能顺利从这些孔通过,而在倾倒时又不会流出。导管2伸入量杯3中的长短决定了取液的多少,可通过旋转调节量杯3以改变导管2伸入量杯3的长度。然后拧紧止动螺母4保证量杯定量后不会再松动,以防止定容积的改变。此种移液器可方便地用于大批量的定量取液,使用时将量杯调节到所需取的容量处,这样每一次取液时都为满刻度取液,即所能汲取溶液的最大量等于所需取的溶液量;这样就可使误差稳定,给数据分析等带来方便。而且,本移液器没有计阀,针筒结构,使结构简单,零件加工方便,长期使用后也不会由于溶液的腐蚀而影响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志强,未经李志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330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