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戒烟口胶的制备工艺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2100464.8 申请日: 1992-01-25
公开(公告)号: CN1028400C 公开(公告)日: 1995-05-17
发明(设计)人: 陈伯鲁;韩玲;刘梅生;王子芸 申请(专利权)人: 王子芸
主分类号: A23G3/30 分类号: A23G3/30;A24B15/16;A61K9/68
代理公司: 祥云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秦月贞
地址: 100086 北京***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戒烟 制备 工艺
【说明书】:

发明涉及戒烟口香糖制备领域。

吸烟不仅对吸烟者有害,而且危害他人健康,因此戒烟一直被各国政府和卫生组成所提倡。我国是一个吸烟大国,吸烟人口2.4~2.7亿,加上被动吸烟者,高达7亿之多,目前我国市面上有多种戒烟用品,但效果均不理想,其原因在于对吸烟成瘾的基础理论了解甚少,因此难以制出理想的戒烟产品。国外自本世纪70年代初对吸烟成瘾的原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70年代后期开始形成完整的烟草成瘾理论,认为戒烟困难是由于:1.社会心理学因素。2.药理学因素-即对尼古丁依赖性。长期的吸烟使吸烟者从心理上依赖香烟,同时对尼古丁产生了生理依赖性。一旦吸烟终止,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的兴奋及抑制作用均减弱,因此产生诸如焦虑烦燥、精神不集中、失眠、压抑、消化不良等症状,称为戒断综合症,使戒烟难以持久,复发率极高。

早在1974年瑞典的Fernce就提出了用尼古丁口胶替代香烟,他提出将口胶的pH调节到7以上以减轻尼古丁对咽部的烧灼感。次年(1975)他又提出把口胶pH调节到5左右减轻咽部烧灼感,并反复强调这一点。实际上都未能解决食用者在咽部产生的烧灼感。英国烟草研究会于80年代经过大量动物及人体试验,所得出的数据认为口胶pH应在8.5~10之间。

自80年代以来国外开展了尼古丁替代疗法,使戒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尼古丁替代疗法的缺点是没有心理学的治疗作用,戒烟者在戒烟时,从心理上对香烟的诱惑还很强。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尼古丁替代疗法的基础上,研制一种安全、方便、有效、易于为戒烟者接受,且价格也符合我国国情的心理学与药理相结合的戒烟产品。

本发明所采取的措施是:1、缓冲对选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或磷酸钠和磷酸氢二钠;或磷酸钠和碳酸氢钠;或氢氧化钙和碳酸氢钠组成,重量比占口胶的2~8%,使pH值保持在8.5~10,以使尼古丁释放吸收率提高150%。2、使用甘草及薄荷两种成分,以减轻咽部烧灼感。3、使每块口香糖中尼古丁含量为2mg,相当于一支烟中尼古丁含量,而吸收、释放速度为10~20分钟(吸完一支烟为7分钟)。达到血中浓度峰值为30分钟、(吸烟为5分钟)血中尼古丁浓度峰值梯度仅为吸烟的20%。因此本口胶是安全的,而且仅仅起到阻断戒断综合症的药理性治疗作用,不会成瘾。4、参照清未使用炙甘草汤治疗鸦片中毒的处方,本发明选用了甘草、桂枝、麦冬、薄荷共四种成分作为戒烟口胶的添加剂。它们起两种作用,一方面甘草生物碱的类皮质激素作用可强化尼古丁替代疗法治疗戒断综合症的作用,麦冬的滋阴作用也可使口腔溃疡,上火等戒烟时的不适感减轻,甘草、薄荷可减轻口胶中尼古丁对咽部的烧灼感。另外,四种成分的综合作用还可使吸烟时烟味变淡、变涩。从而使吸烟者失去吸烟时的快感,使吸烟者从心理上加强戒烟的决心。5、选用粒度为100目~200目的阳离子树脂与尼古丁结合,制成的口胶在咀嚼时释放尼古丁速度加快,加强了模拟吸烟的快感。

戒烟口胶的成分及配比(按重量百分比)为:

胶基    15~19

糖粉    57.4~58

玉米糖浆    8~12

尼古丁离子络合物    0.4

缓冲对    2~8

添加剂    10

戒烟口胶的制备工艺:

一、尼古丁离子交换络合物。

我们选用的树脂是:无毒、不含异味、不溶于唾液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如带有丙烯酸基功能团的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带有硫磺基的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带有磷酸基的中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树脂粒度要求100目~200目之间,将市售树脂(粒度大多在0.3mm以上),用组织匀浆机打碎,加工过程中温度不得超过100℃,并经过酸、碱、乙醇加工处理后方可投入使用,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将市售树脂用75~95%的乙醇浸泡24小时后倾去上清液,用水漂洗至无乙醇味,将树脂转移至交换柱中,用2~8%的NaOH溶液冲洗至流出液呈碱性,浸泡3~4小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至流出液为中性,将洗好的树脂继续用2~8%的盐酸冲洗至流出液呈酸性,浸泡3~4小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至流出液呈中性。

2.上述酸、碱操作重复三次后,放入组织匀浆机中加水搅碎、晾干过100目筛子,过筛后的树脂继续用乙醇浸泡24小时,倾去上清液,用去离子水冲洗至无乙醇气味,重复操作一遍,晾干,过100目筛子。经过上述处理后的树脂即可使用。

上述制备工艺的作用是为了洗净混入树脂中的杂质及残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子芸,未经王子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04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