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残螟乳杀虫剂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2100497.4 | 申请日: | 1992-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802A | 公开(公告)日: | 1993-08-04 |
发明(设计)人: | 赵继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继光 |
主分类号: | A01N57/00 | 分类号: | A01N57/00;A01N25/02;//;5300) |
代理公司: | 小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乐华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残螟乳 杀虫剂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以二甲苯为溶剂由菊脂类、氨基甲酸脂类,有机磷类和增效剂复配而成残螟乳油杀虫剂的生产方法。
近年来,国内外有不少农药新品种投放市场,这些药剂大致可划分为氯类、磷类、拟除虫菊脂、氨基甲酸脂类,生物和复配杀虫剂,目前,现有的杀虫剂存在一个共同问题是害虫对农药的抗药性,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世界上已发现抗药性的生物有589种,其中农业害虫(包括螨类)就达392种,有些农药品种由于抗药性问题而不能继续使用被淘汰,害虫的抗药性很大程度与农药的残留量有关,从我国农民对常规农药应用情况来看,这些药毒性高,约效也不错,但是残留量大,极易产生抗药性,有的各别产品残留问题至今尚不能解决,如北京地区使用DDT、666以后,至今土壤中的残留量超出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587倍,所以这类药物的单独使用是很难保证杀虫效果,为了解决杀虫效果需要不断研究开拓新品种,研制一种新的合成杀虫剂,往往是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事情,需要耗费大量资金,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工作者对农药的混配制剂进行了不少研究,如美、日、英、法、德等国家,每年提出的新农药品种,其中混剂就占一半以上,这类混配农药,只能起到延缓抗药性的作用,对残留量问题仍然解决不了。
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杀螟乳油杀虫剂的生产方法,是在特定条件下,将现有二元混配制剂改为三元混配制剂,从而降低残留量,改变气味,改善抗药性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如下复配工艺实现的。
一、残螟乳油组成(重量%)为:
残杀威(100%) 0.25~0.75% 氯菊脂(100%) 0.25~0.75%
杀螟松(100%) 8.5~9.5% 增效剂(S2)(100%) 6~10%
助溶剂(异丙醇) 5~10% 乳化剂(0206B) 10~20%
溶剂(二甲苯) 49~70%
二、配制工艺分为预处理、增效、反应中间体、混合乳化、过滤沉降工序。
1、预处理:将残杀威、氯菊脂、杀螟松在搅拌条件下(60~88转/分),分别用助溶剂异丙醇溶解,最佳条件为:
0.5%残杀威+0.8%异丙醇 温度40~48℃
0.5%氯菊脂+0.8%异丙醇 温度36~43℃
9%杀螟松+3.4%异丙醇 温度44~50℃
将增效剂按用量分为1.5%、1.5%、5%三组,分别加热到40~48℃,36~43℃、44~50℃待用。
2、增效:经助溶后,三组物料在搅拌条件下(60~88转/分)加入相应量增效剂(S2),最佳条件为:
残杀威+1.5%增效剂(S2) 温度40~48℃
氯菊脂+1.5%增效剂(S2) 温度36~43℃
杀螟松+5%增效剂(S2) 温度44~50℃
3、反应中间体:将增效处理后,三组物料,在搅拌条件下(60~88转/分)按下列方法相混合,首先将氯菊脂与杀螟松在温度45±2℃下,混合生成中间体,反应25分钟后加入另一组残杀威,保持温度45±2℃继续反应35分钟。
4、混合乳化,取用量为49~70%的二甲苯,置于混合缶内加热到45±2℃,在88~128转/分的搅拌条件下,加入上述反应中间体物料相溶35分钟,而后加入10~20%的乳化剂0206B,继续在同一条件下相溶35分钟。
5、过滤沉降:将混合缶密封,用压缩空气2~3kg/cm2将缶内物料压出,经平面过滤器(1m2丝网)过滤,滤液至沉降缶自然沉降8小时,抽样检查水份<0.2%为合格,然后压料至成品缶分装。
本发明残螟乳油杀虫剂生产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具有高效、速效、广谱、低残留和使用安全的特点,经田间试验证明,此药适用于粮、棉、蔬菜、果树、卫生、害虫,对蚜虫、菜青虫、棉铃虫、稻苞虫、稻纵卷叶螟、蚊、蝇、蟑螂等均有高效,本发明残螟乳油杀虫剂,在田间与其它农药轮换使用,有助于延缓害虫产生抗性。
现仅列举由山东省滨州市植物保护站,使用本发明残螟乳油对防治棉蚜、稻苞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表1 残螟乳油防治棉田棉蚜田间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10%残螟乳油三个稀释浓度对棉蚜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从表中可以看出,600倍的残螟乳油浓度效果最好。在同一浓度水平上,药后一天、三天、五天10%残螟乳油对棉蚜防效高于2.5%功夫乳油低于40%见效磷乳油。
表2 残螟乳油防治稻苞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继光,未经赵继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04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