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造阴极射线管荧光屏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92100703.5 | 申请日: | 1992-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549A | 公开(公告)日: | 1992-10-21 |
发明(设计)人: | H·M·帕特尔;A·佩祖洛 | 申请(专利权)人: | 录象色彩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9/227 | 分类号: | H01J9/227;H01J29/2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孟八一,杨厚昌 |
地址: | 意大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阴极射线管 荧光屏 方法 | ||
1、一种制造阴极射线管的方法,包括制备磷光体悬浮液的步骤,其作法是将光敏性材料、重铬酸盐增感剂和发光磷光体相混合,以便形成光敏层,此方法的特征在于,该磷光体悬浮液包含一种对热硬化和黑暗硬化敏感性低的铬离子迁移增强剂。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铬离子迁移增强剂选自2-吡咯烷酮、N-甲基-2-吡咯烷酮和N-乙基-2-吡咯烷酮。
3、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吡咯烷酮的重量浓度约为0.1%至4.8%。
4、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吡咯烷酮的重量浓度约为1.2%。
5、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磷光体的重量浓度约为27%。
6、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光敏性材料包含重量浓度约为2.4%的聚乙烯醇(PVA)。
7、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吡咯烷酮与聚乙烯醇之比在0.04至2.0之间。
8、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吡咯烷酮与聚乙烯醇之比约为0.5。
9、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重铬酸盐增感剂选自重铬酸钠和重铬酸钾,并且,所说重铬酸盐与聚乙烯醇之比在0.025至0.2之间。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重铬酸钠与聚乙烯醇之比约为0.07,而重铬酸钾与聚乙烯醇之比约为0.1。
11、一种制造彩色阴极射线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屏面载体上涂覆由磷光体悬浮液形成的第一光敏层,该悬浮液是通过将光敏性材料、重铬酸盐增感剂和发射第一种颜色的磷光体相混合制成的,所说第一光敏层的溶解度通过光化辐射的曝光而选择性地改变,
(b)将所说第一光敏层的相互隔开的区域对光化辐射选择性曝光,从而在所说第一层中形成溶解度较大的区域和溶解度较小的区域,
(c)将第一层中溶解度较大的区域除去,保留下溶解度较小的区域,
(d)然后将第二光敏层涂敷在所说屏面载体上盖住第一层保留下来的溶解度较小的区域,第二光敏层由磷光体悬浮液形成,该悬浮液通过将所说光敏性材料、所说重铬酸盐增感剂和发射第二种颜色的磷光体混合制得,此磷光体与发射第一种颜色的磷光体不同,第二光敏层的溶解度通过光化辐射的曝光而选择性地改变,
(e)在第二光敏层中相互隔开的区域对光化辐射选择性曝光,这些区域偏移开第一光敏层已曝光的溶解度较低的区域,曝光的结果在第二层中产生溶解度较大的区域和溶解度较小的区域,
(f)除去第二层中溶解度较大的区域,保留溶解度较小的区域,
(g)然后将第三光敏层涂敷在屏面载体上盖住第一层和第二层保留下来的溶解度较小的区域,第三光敏层由磷光体悬浮液形成,该悬浮液通过将所说光敏性材料、所说重铬酸盐增感剂和发射第三种颜色的磷光体混合制得,此磷光体与发射第一种颜色和发射第二种颜色的磷光体不同,第三光敏层的溶解度通过光化辐射的曝光而选择地改变,
(h)在第三光敏层中相互隔开的区域对光化辐射选择性曝光,这些区域偏移开第一和第二光敏层中先已曝光的溶解度较小的区域,曝光的结果在第三层中形成了溶解度较大的区域和溶解度较小的区域,
(i)除去第三层中溶解度较大的区域,保留溶解度较小的区域,
这种方法的特征在于,用于所说第一、第二和第三光敏层的所说磷光体悬浮液都含有一种铬离子迁移增强剂,该增强剂选自2-吡咯烷酮、N-甲基-2-吡咯烷酮和N-乙基-2-吡咯烷酮。
12、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吡咯烷酮的重量浓度约为0.1%至4.8%。
13、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吡咯烷酮的重量浓度约为1.2%。
14、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磷光体的重量浓度约为27%。
15、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光敏性材料包括重量浓度约为2.4%的聚乙烯醇。
16、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吡咯烷酮与聚乙烯醇之比在0.04至2.0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录象色彩股份公司,未经录象色彩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070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