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座并列式四轮脚踏车无效
申请号: | 92100828.7 | 申请日: | 1992-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103C | 公开(公告)日: | 1999-07-14 |
发明(设计)人: | 楼佩琼;黄中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楼佩琼;黄中钧 |
主分类号: | B62K17/00 | 分类号: | B62K17/00;B62K25/00;B62K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1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座 并列 式四轮 脚踏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交通运输的双座并列式四轮脚踏车。
由于机动车需耗油且污染环境,人力自行车仍能得到广泛应用。自行车有一定局限性,四轮车重心平稳,有条件设计成并座式双人驱动,可设置罩壳,舒适安全,适用面广,必能受到大众欢迎。现有各种技术方案,其构造普遍模仿机动车:
1车体主构件尺寸较轴距大,自重增加不合实用。
2沿用机动车的转向结构。由于机动车载重量大,车速快,转向精度要求亦高,因此结构较复杂,制造成本高。
对于低速轻载荷的人力四轮车,除可靠耐用外,结构简单,造价低才有可能推广使用。参见对比文件:
1多驱动源四轮车 中国专利
公开号【11】 CN1044384A
2三轮自行车【THREE-WHEELED CYCLE】
美国专利【11】 4,799,7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济实用,轻便,不污染环境,用途广泛特别适合于中老年人使用的可双人并座驱动的脚踏四轮车。
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型式是上面安装有双人座椅的金属车架,车架下面有四个带轮轴的车轮,两个前轮轮轴直接固定在车架前部,有两套脚踏驱动装置分别带动,两个后轮的轮轴装在两个其一边是一根能回转的立轴的三角形转向架上,转向架的立轴与车架前部的轴套相连接并可以通过转向装置使车子转向,立轴与轴套之间安装有滚珠轴承。
车辆的转向系统结构如下:安装在车架(5)轴套内的转向轴(4)与轴套之间有滚珠轴承,转向轴上端紧固一个转向手柄(3),下端紧固有一个转向臂(16),转向臂外端用轴销与左(14),右(15)拉杆连接,拉杆的另一端与三角形转向架立轴(11)下端的横臂用轴销连接,当转向臂回转时,两个三角形转向架随着回转,按照轮距和轴距以及转向轴(4)的位置定结构尺寸。
三角形转向架由立轴(11),横杆(9),斜边套管(7)铰接成(图1和图2,下同),立轴上端有一个垂直立轴的轴销,立轴下端上部有一个同样的轴销,立轴下端的下部是一个横臂(12),横杆(9)由左右并排两条组成,分置于车轮两侧,横杆一端的孔与立轴下端的轴销配合;另一端的孔与后轮轴上的衬套配合,左右两条横杆在靠近立轴一端即轮胎外缘处用螺栓紧密联结,其上安装钳形车闸(10);斜边套管由左右两组套管组成,套管能伸缩,其上安装弹簧,当套管缩短时,弹簧被压缩,套管上端的孔与立轴上端的轴销配合,套管下端的孔和横杆一起与后轮轴上的衬套配合,衬套与轮轴用螺母紧固,车轮(8)在左右横杆和套管之间能自由转动。
两个三角形转向架之间用弹簧(17)和限制弹簧伸长量的链索(18)连接。
两个前轮分别由一套脚踏驱动装置带动,驱动装置(2)由大小链轮构成,大链轮轴两端安装有曲柄和踏脚供驾驶者驱动,小链轮内有一棘轮装置,它是一个超越离合器,当车轮自行往前滚动时,踏脚不会随着转动,但踏脚能阻止车辆往后滚动,前轮轴包括小链轮,可以采用自行车普通轴或加快轴(俗称三飞),也可选用多排链轮变速装置,这些都有市场品。
车辆的制动系统是:左右后车轮分别有一套制动装置,操纵安装在转向手柄上的两个制动手把,通过车闸线控制钳形车闸(10)制止两个后轮转动。
座椅(6)用螺栓紧固在车架上,按人体尺寸适当调整。座椅下设一脚踏板(13),转向机构掩蔽其下。车架上可设一活动罩壳供雨天使用(图中未绘出罩壳)。
此外,挡泥板,链罩,车铃,返光镜,装物筐等附件在相宜处设置,不再赘述。
本方案与现有技术比较有下列特点:
1结构紧凑。本方案实例车设定轴距为1000毫米,车架主构件长度只有轴距的三分之二。而“对比文件1”在轴距950毫米的情况下,底盘全长2460毫米,是轴距的二倍以上。本方案的车架短小,刚性提高,自重减轻。
2转向结构简单,转向力传递环节少,可靠耐用。三角形转向架在行驶中消振时,不会牵动转向构件。“对比文件1”为此需增加一套偏心圆柱滑道副。(见对比文件1的附图7A件号707)“对比文件2”的转向轴无消振功能。
3本方案在双人驱动时,能双侧驱动,而“对比文件1”因受差动影响,只能做单侧驱动。
下面结合附图中所描述的一个实施例来解释发明。
附图1双座并列式四轮脚踏车侧向示意图
附图2双座并列式四轮脚踏车俯视示意图,图上转向手柄处于转向位置。
在附图1和2中,零部件标号相同,没有绘出罩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楼佩琼;黄中钧,未经楼佩琼;黄中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08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