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曲面壳板加工设备无效
申请号: | 92100909.7 | 申请日: | 1992-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428C | 公开(公告)日: | 2000-11-15 |
发明(设计)人: | 董恒贞;董建令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恒贞;董建令 |
主分类号: | B21D5/14 | 分类号: | B21D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004 河南省洛***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曲面 加工 设备 | ||
1.一种通过连续局部成形制造曲面壳板的设备,其特征是由辊子或滚轮组成的夹持装置和成形装置安装在同一机身上,组成夹持装置的两个夹持辊和两边辊能够往复回转,上、下两个夹持辊夹持板坯,这些夹持辊和边辊的相对位置能够根据夹持板坯,驱动板坯的需要做调整,两个夹持辊轴线能够调整成平行,两边辊分布在两个夹持辊轴线所决定的平面两侧板坯部分的下方,两边辊轴线调整成平行于两个夹持辊轴线所决定的平面,组成成形装置的位于板坯上方的成形辊,位于板坯下方的旋压辊以及分别分布在成形辊和旋压辊轴线所决定的平面两侧的板坯部分下方的第一边辊和第二边辊能够往复转动,在成形装置辊子向板坯外边缘运动的过程中对板坯施加力使板坯产生局部弯曲塑性变形,成形装置的成形辊、旋压辊、第一边辊和第二边辊的相对位置在板料成形过程中根据成形的需要做调整,旋压辊与成形辊相对且其间留有一定的距离,成形辊和旋压辊的回转轴线与夹持装置的两夹持辊的回转轴线共面,成形辊和旋压辊轴线的夹角根据成形的需要进行调整,两装置中辊子的回转,方向、位置的变动和调整采用机械--电气、气动或全液压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在夹持装置中,各辊为圆柱形辊子,边辊轴线与夹持辊轴线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夹持装置的上、下两夹持辊和两边辊分别用两套传动装置传动,夹持辊为圆柱形辊子或带一定锥度的圆锥形辊子,两边辊的轴线分别与板坯围绕其做往复转动的轴线共面,或两边辊轴线调整成平行于两个夹持辊轴线所决定的平面但是两边辊的轴线相对于两夹持辊的轴线而倾斜,扇形板坯放置于夹持装置中并受辊子弯曲作用发生局部塑性变形,上、下夹持辊带动板坯的大口,边辊带动板坯的小口,通过传动装置的适当调速来使大口和小口的往复转动角速度一样,使夹持装置各辊接触的板坯部分在经各辊弯曲处理后成为锥面壳板,成形装置中各辊回转时,与夹持装置的辊子同步驱动板坯做往复的移动。
4.一种通过连续局部成形制造曲面壳板的设备,其特征是夹持装置和由辊子或滚轮组成的成形装置安装在同一机身上,夹持装置由能够往复回转的两个夹持盘组成,两个夹持盘轴线共线,板坯置于上、下夹持盘中夹紧,组成成形装置的位于板坯上方的成形辊,位于板坯下方的旋压辊以及分别分布在成形辊和旋压辊轴线所决定的平面两侧的板坯部分下方的第一边辊和第二边辊能够往复转动,在成形装置辊子向板坯外边缘运动的过程中对板坯施加力使板坯产生局部弯曲塑性变形,成形装置的成形辊、旋压辊、第一边辊和第二边辊的相对位置在板料成形过程中根据成形的需要做调整,旋压辊与成形辊相对且其间留有一定的距离,成形辊和旋压辊的回转轴线与夹持装置的两夹持盘的回转轴线共面,成形辊和旋压辊轴线的夹角根据成形的需要进行调整,夹持装置中的夹持盘和成形装置辊子的回转,方向、位置的变动和调整采用机械--电气、气动或全液压驱动。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在成形装置中设置能够绕自身轴线往复回转的背压辊,背压辊位于板坯下方且在成形装置的旋压辊和夹持装置之间靠近旋压辊一侧的位置上,当成形装置远离夹持装置时,背压辊、成形辊和旋压辊配合对板坯施加弯矩,使板坯在成形辊和旋压辊轴线所决定平面内产生局部弯曲。
6.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在所述成形装置中成形辊和旋压辊轴线所决定的平面两侧的板坯部分上方分别设置第三边辊和第四边辊,或/并在成形辊和旋压辊轴线所决定平面两侧的板坯部分下方分别设置第五边辊和第六边辊,第五边辊和第六边辊分别位于成形装置第一边辊和第二边辊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使成形装置的成形辊的外侧面母线弧形状与曲面壳板上表面在成形辊和旋压辊回转轴线所决定平面内的弧线形状相吻合,而母线弧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曲面壳板上表面被成形装置加工过的在成形辊和旋压辊轴线所定平面内的弧线的长度,在成形过程中,成形辊只做回转运动,而其回转轴线不运动,其它辊子仍在板坯往复运动过程中与成形辊配合在移向板坯的外边缘的过程中实现曲面壳板的成形。
8.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在夹持装置与成形装置之间设置由辊子或滚轮组成的托架支承已成形的曲面壳板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恒贞;董建令,未经董恒贞;董建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090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燃机的进气加热装置
- 下一篇:乙酸乙烯酯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