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良之高压瞬间泄压阀结构无效
申请号: | 92102674.9 | 申请日: | 1992-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87C | 公开(公告)日: | 1995-12-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明石 |
主分类号: | F16K11/20 | 分类号: | F16K11/2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备麟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高压 瞬间 泄压阀 结构 | ||
本发明系有关于一种控制阀体泄压之装置,尤指一种改良之高压瞬间泄压阀结构,大体由一本体,具有出水口座及入水口,回水座具有回水口、泄压控制阀、弹簧、调整座及控制阀所组成,达到瞬间作动之功能,以增进使用时、关闭时或杂物阻塞时之实用或保护的目的者。
按,习用之阀类,只是单纯控制制通或闭之功效,当不使用时必须自阀体本身予以关闭,然,于长距离使用时,无法由人所握持之管头关闭,否则入水依然在进行,将使管体或阀体因压力过大而受到损害,且使用亦极为不方便。另,有较进步之设计者(如图一),系设计成一泄压杆,利用水压使泄压杆动作,而顶开压力杆,达到泄压之目的,上述之设计存在有下列之缺点:1零件极多、复杂,故组装制造不便、成本较高2.零件多,必可能产生较多之故障率3.关闭时系水压促使泄压杆动作,再顶动压力杆,采用连环作,非同时动作式,尚有一操作时间,非瞬间泄压4.阻塞时之拆卸、组装不便5.泄压杆退、顶之力必须与压力杆呈相互配合的恰当比例,如因两者之弹簧产生变化时,而造成动作之误差。故,亦非最佳之设计。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高压瞬间泄压阀之缺点,使泄压阀之结构更为简化,能快速组装,降低成本,并具有更快速动作、效率更佳之功效。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采用一种利用水压感应之高压瞬间泄压阀之改良结构来达到的,该结构包括中空状本体,其上设有入水口,在本体内还设有两个由连通道连通的出水口座,经流通孔分到跟本体连通,在出水口座内设有弹簧及感应阀;一个在出水口关闭时排出续进水的回水口;一个泄压控制杆,其上设有3组0型密封环,其末端设有端座,与结合座套嵌成一体,结合座一端设有用于调整和设定泄压控制杆驱动压力值的压力弹簧、调整座及固定座,泄压控制杆当受驱动时可在定位座内伸缩滑动,恰可使本体内挡体之间水孔开或闭。
现配合图示及图号就本发明之结构、原理、功效,详细说明于后:
图1习用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立体系统图
图3本发明动作功能示意图
图4本发明立体图
请参阅图1,为习用结构示意图,一阀体之泄压系出水口3受关闭时,进水口1续进入之水,达到压力大于压力杆4之压力时,促使泄压杆5动作,顶开压力杆4,而使进水口1续进入之水经由泄水口2流出,达到泄压目的。然,上述之结构设计其泄压方式并非瞬间同时作动泄压:当停止使用关闭出水口时,必须等一时间使阀体内充满压力,再推动泄压杆5(其压力值必须大于压力杆4之压力值),由泄压杆5顶开压力杆4,其动作所需时间略长,非立即反应动作,且其由复杂之元件组成方可达到作动之目的,并非最佳之结构。
请参阅图2及图3(A)和3(B)三为本发明立体系统与剖视图,主要系一本体10呈中空状设有回水口32,入水口11及两出水口座12、13,其中一出水口座12中设有弹簧21及感应阀20,而两出水口12、13间设有连通道16,呈可相通,两出水口座12、13为中空状,与本体10间具有流通孔80、81为可相通;一泄压控制杆50与定位座70设置于本体10内,该泄压控制杆50可在定位座70内伸、缩,恰可使本体10内挡体30之回水孔31开或闭,并利用三组O型环51达到防漏水之功效;该泄压控制杆50末端设有端座71,与结合座62套嵌成一体,而结合座62一端设有压力弹簧61及固定座60、调整座40,可调整设定泄压控制杆50受驱动之压力值;一回水口32系设于本体10之末端,系具有出水口121、131受关闭时,排出续进入水的功能。
了解本发明上述主要元件组成结构后,本发明之动作、功效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3(A)和3(B),为本发明动作功能示意图,当使用状态时(如图3(A))入水口11入水经由本体10之流通孔80,此时泄压控制杆50呈关闭回水孔31状态,而水压可使感应阀20呈通之状态,而使水顺利流出出水口121及经由连通道16流出出水口131,顺利流通达到使用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明石,未经张明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26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