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塑性高弹体层压板无效
申请号: | 92103009.6 | 申请日: | 1992-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460C | 公开(公告)日: | 1999-11-17 |
发明(设计)人: | 村田和彦;村上德茂;村冈教治;酒卷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井石油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27/32 | 分类号: | B32B27/32;B32B2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性 弹体 层压板 | ||
本发明涉及用热塑性高弹体层压板来有效地制备汽车内部装璜板和密封材料,涉及用所述的层压板来模制玻璃插入槽,特别是涉及由一由热塑性高弹体制成的基层和一由润滑树脂制成的表层组成的热塑性高弹体层压板,涉及含一由所述层压板组成的具有窗玻璃滑移部分的玻璃插入槽。
直到现在,各种层压板常用来制备汽车内部装璜板,密封材料等等。例如,已知玻璃插入槽作为一种重要的密封材料用于汽车中。这种玻璃插入槽在窗玻璃和窗框之间提供了一引导构件,以便使在窗玻璃和窗框间获得一紧密(液紧)密封操作成为可能,使窗玻璃的上升一定位和开一关操作更方便。
一般用来制备玻璃插入槽的材料有(1)一包含基本上是由一种具有优异耐候性和耐热性的乙烯/丙烯/二烯烃共聚橡胶,一种粘合剂和尼龙纤维组成的硫化胶的复合材料,(2)一包含上述硫化胶和一种粘合剂的复合材料,和(3)在外形挤塑中使用一非刚性的PVC。
常规的玻璃插入槽是由上述这些含一具有槽状截面和舌状入口部分,各自从槽的侧壁顶部伸向槽的中央部分的主体组成的复合材料。
在常规的玻璃插入槽中,尼龙膜等是用一粘合剂层压至窗玻璃各个入口部分的滑动部分的表面,这样,窗玻璃就能部分有利于所述滑动部分,并且同样能防止污染,或入口部分的各个滑动部分的表面在上述尼龙膜等层压的前或后受到压印处理,以便减少所述的滑动部分与窗玻璃的接触面积。
如上所述在制备这样的玻璃插入槽的过程中,还包括如大量步骤和长时间反应的不利之处,其中由于在上述非刚性合成树脂成硫化胶和如尼龙材料的表面没有粘合性,这就导致有必要采取在由上述非刚性合成树脂或硫化胶中模制的玻璃插入槽主体的窗玻璃滑动部分的表面涂上粘合剂的步骤,并将尼龙膜等层压至所述窗玻璃滑动部分的表面,进一步地将所述滑动部分的表面在上述尼龙膜等层压前或后进行压印处理。
一方面,常规的玻璃插入槽是通过外形挤塑模制上述复合材料(3),即非刚性聚氯乙烯来制备的,制备过程由此而得到简化,但是这种复合材料在耐热性和尺寸稳定性方面是很差的,并且上述两种复合材料(1)和(2)的实际性能也不佳。
当由上述复合材料(1)或(2)模制常规的玻璃插入槽时,还存在着一个由于尼龙膜等通过粘合剂层压至入口部分窗玻璃滑动部分的槽的耐用性问题,并且同样有由于长期暴露在户外,这样的层压尼龙膜易于从所述窗玻璃滑动部分上剥落的缺点。此外,经压印处理在窗玻璃滑动部分表面形成的压印式样也不是既好又均匀而并不令人满意,还存在着许多改进窗玻璃滑动部分和窗玻璃间紧密接触的地方,这是发生在关上窗玻璃和同样在打开窗玻璃时窗玻璃滑动部分和窗玻璃间的轻巧滑动性。
因此,所希望得到的层压板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耐热性和尺寸稳定性,并只经一简单的生产过程来制备,能用于如汽车内部装璜板,密封材料等,同样希望得到含有由所述层压板来模制的窗玻璃滑动部分构成的玻璃插入槽。
本发明是要解决与上述已知技术有关的这些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耐热性和尺寸稳定性,经一简单的生产过程来制备且具有所说的优异经济效用的热塑性高弹体层压板。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不仅具有优异的经济效用,而且具有耐用性,优异的关上窗玻璃时窗玻璃的紧密接触性和打开窗玻璃时窗玻璃的易于滑动性的玻璃插入槽。
本发明的第一种热塑性高弹体层压板由一层由结晶聚烯烃和橡胶组成的热塑性高弹体(A),和一层含一超高分子量的聚烯烃(B)所组成。
上述热塑性高弹体(A)最好是通过含70-10份(重量)的结晶聚丙烯(a)和30-90份(重量)的乙烯/丙烯共聚橡胶或乙烯/丙烯/二烯烃共聚橡胶(b)(组份(a)和(b)的总和为100份(重量))的混合物,经在有机过氧化物存在下的动态热处理,使所述的橡胶(b)部分交联而获得。
上述超高分子量聚烯烃(B)有一特性粘度[η],在135℃的萘烷中测量得其值为10-40dl/g。
本发明的第二种热塑性高弹体层压板含一层含一热塑性高弹体(A)由结晶聚烯烃和橡胶组成,和一层含一超高分子量的聚烯烃组合物(C),所说的超高分子量组合物基本上是由一在135℃时的萘烷中测其特性粘度[η]为10-40dl/g的超高分子量聚烯烃,和一在135℃时的萘烷中测其特性粘度[η]为0.1-5dl/g的聚烯烃组成,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烯烃在超高分子量聚烯烃和聚烯烃总和为100%(重量)中所占的比例为15-40%(重量),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烯烃组合物(C)在135℃的萘烷中测得其特性粘度[η]为3.5-8.3dl/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井石油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井石油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30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22-硫代维生素D3衍生物
- 下一篇:苯甲酰基芽子碱,芽子碱和芽子定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