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程用增压式油压千斤顶无效
申请号: | 92103731.7 | 申请日: | 1992-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57C | 公开(公告)日: | 1994-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杨宗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宗益 |
主分类号: | B66F3/28 | 分类号: | B66F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芦洲***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程 增压 油压 千斤顶 | ||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改良的工程用油压千斤顶,进而述之,是一种具有两个均能出力的活塞,其中第二活塞能产生较第一活塞为大的推力,俾将第一活塞向上推举,使螺帽与缸筒之间产生一间隙,以利于松退螺帽,使千斤顶得以顺利拆除。
在建造地下室之前,必须先在四周打入钢桩,然后再以挖土机挖掘钢桩范围内的土方,使之形成地下室所需的凹部;紧接著,为了防止四周的土墙因地层薄弱或邻近工地施工挤压造成倒塌,因此必须进一步采用钢梁来支撑土墙,这些钢梁围绕在土墙的四周壁,同时上下纵横交错的架设在地下室上空,以确保地下室在四周的连续壁完成前不会倒塌。
然而,由于钢梁的长度是固定的,长度上不能调整,因此必须借助可伸缩的千斤顶来迫紧钢梁,使钢梁确实的支撑著土墙,防止土墙倒塌。而应了解的是,若两面土墙间的宽度使用一根钢梁支撑时,如图1所示,则两千斤顶10的一端是分别与钢梁A的两端部B连结,其另端则与架设在土墙四周的两钢梁C连结;若使用两根以上的钢梁支撑时,则千斤顶可连接在每两根钢梁之间,由此可知,千斤顶在建造地下室工程上,扮演著相当重要的角色。
如图2所示,即为目前普遍使用于营建工程中之千斤顶10,包括有一中空的缸筒17,其内部形成活塞室,用以容纳活塞140作运动。活塞室被活塞140隔成上方的气室170与下方的油室174两个空间,其中油室174可容纳液压油以驱动活塞。活塞140外部套有活塞环173,俾与缸筒17的内壁保持良好的滑动密封。缸筒17侧壁下方有一油压接口25,可供液压油流入油室174,使活塞140能接受油压而向上运动。可知,此种千斤顶10于活塞140推举时,气室170内的空气可经由活塞杆14圆周上的阳螺纹142的缝隙排至大气中。
缸筒17的底部有一底座18。其周围设有若干孔洞180,借螺栓、帽将千斤顶固结在钢梁上。活塞杆14的上部刻有阳螺纹142,可供螺帽15旋在上面作轴向进退,在固定或放松活塞杆14。螺帽15圆周的若干等分位置上,分别设有突柄151,供转动螺帽15所需。活塞杆14顶部沿径向缩减形成一颈部141,可套入顶板11的凹部13中,然后以焊接或其他技术将顶板11固定在活塞杆14上。顶板11的周围设有若干孔洞12。借螺栓、帽将顶板11与钢梁固定在一起。
上述传统的千斤顶虽然能支撑钢梁,防止土墙倾塌,但因千斤顶所产生的推力(即活塞力)系决定于活塞面积及压力的乘积(在此不计摩擦力损失),若两者的数值均已达到极限,无法再增加时,则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工地所在位置的地层不够坚固,或者因邻近工地施工所造成的地层挤压等,使千斤顶承受较大预设的压力,其结果将造成土墙向内倾斜,进而挤压钢梁,迫使千斤顶的活塞杆遭受巨大压力,造成螺帽卡死在缸筒上,即使在接口25施以液压仍使螺帽在松退时发生困难,必须大费周章,而增加钢梁拆除上的困扰,甚至需利用吊车,将千斤顶强迫拆除,致使千斤顶破坏无法再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即在解决上述的问题与缺点,而提供一种改良的增压式千斤顶,该千斤顶具有两个均能出力的活塞,其中第二活塞能在拆除千斤顶时产生较第一活塞为大的推力,俾将第一活塞向上推举,使螺帽与缸筒之间产生一间隙,以利于松退螺帽,使千斤顶得以顺利拆除。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增压式千斤顶,其中的改良乃将缸筒以隔板隔成上方的第一活塞室与下方的第二活塞室,俾分别容纳第一活塞及第二活塞,且每一活塞室下方均有一个接口可供液压油进出,使活塞能接受油压作运动或释回油压让活塞回退,同时隔板有一轴孔可支持第二活塞杆作运动,并允许第二活塞杆进入第一活塞室中,使第二活塞所产生的推力可较第一活塞大,以将第一活塞向上推举。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特征、目的及功效将参照如下附图的详细说明而更加明晰。
图1为透视图,显示利用钢梁及千斤顶支撑土墙之情形;
图2为习用千斤顶的组合剖面图,用以图示其构成;
图3为依据本发明改良而成的增压式千斤顶剖面图,用以图示其构成;
图4为图3后续动作的剖面图,显示第二活塞接受油压而向上运动,以将第一活塞向上推举使螺帽与缸筒间产生一间隙的情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宗益,未经杨宗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37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监测接触类元件动态接触故障的监测仪
- 下一篇:组合式防回流防泄漏自动注塑射嘴